本报记者 黄育南 通讯员 王梅枝
7月3日,市教育局发布2025年暑假致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建议家长切实履行监护职责,做好孩子安全教育及监管工作,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孩子度过快乐、安全、健康的假期。
科学指导假期生活确保孩子身心健康
科学指导孩子假期作息时间,按时就餐,早睡早起,保持健康有序的生活规律,鼓励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有益劳动,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鼓励孩子自愿参加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帮助孩子发展特长、调整心态、舒缓压力。
家长要引导孩子合理规划暑期作业时间,自觉、认真完成暑期作业。督促孩子适时温习功课,与孩子共同制订每日温习功课计划。培养孩子读书兴趣,多读书、读好书,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指导孩子绿色文明上网,合理控制孩子使用手机及上网时间。引导孩子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建议每天安排不少于1小时的户外运动,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需求,倾听孩子心声,利用假期做好亲情陪伴,注重亲情互动,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加强安全监护教育确保孩子生命安全
加强防溺水教育和监管,教育孩子不私自或结伴到河湖沟渠等水域戏水游玩。孩子外出时,家长要做到“四知道”:知去向、知内容、知同伴、知归时。加强出行交通安全教育,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危险物品;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不闯红灯,不翻越隔离栏,不在公路上追逐打闹,不与机动车争道抢行;不在行走时看手机、听音乐,不在工地、轨道、高压线等危险区域玩耍;远离拥挤场所,避免发生踩踏事件;严防孩子脱离视线,严防发生孩子走失走散、受伤遇险等意外情况;不在景区乱涂乱画、乱吐乱扔,遵守景区管理秩序,不冒险到未开发的危险区域。
加强护路安全教育,严禁到铁路线路两侧、高铁桥下、涵洞隧道等人烟稀少区域玩耍,严禁在铁路线路两侧及重点区域燃放烟花爆竹,严禁翻越、攀爬、损毁、移动铁路防护栅栏、围墙或其他防护设备和标志,严禁在铁路上放置、投掷物品等危及行车安全及公共安全的行为。加强消防安全教育,提醒孩子独自居家时,不玩打火机、蜡烛等危险物品,教育孩子注意用火用电安全,预防煤气中毒,谨慎使用电器设备。电动车充电要用智能充电桩,普通插板充电要限时断电,夜间不要在楼道及储藏室长时间充电,以免发生火灾。加强防欺凌教育,不参与欺凌他人,被人欺凌或发现欺凌行为要及时报告给家长、老师或报警。
教育孩子不吃陌生人的食物,饭前、便后要洗手,少吃生冷食物、不吃不洁瓜果、不吃“三无”食品及腐败变质食物等。非必要不到人员聚集场所,有病及时就医。提醒孩子上网时,不要把个人重要信息告诉陌生人,不要随意给自媒体主播打赏,不可随意转钱。谨慎网上交友,不要轻信网友,不可私自约见网友。发现电信诈骗及时报警。提醒孩子防高坠、防盗抢、防拐骗、防性侵、防毒品伤害、防高空落物、防暴风雨极端天气等,增强孩子安全防范意识和提升自救自护能力。
理性看待校外培训切实减轻家庭负担
家长在选择校外培训机构时,第一时间主动查看机构是否具有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并持有营业执照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是否可以通过国家平台查询机构信息,不要选择安全、师资等方面缺乏保障的无证机构,拒绝参加以托管、研学、冬令营及“一对一”、住家教师、高端家政、众筹私教等名义开展的各种变相违规学科类培训,不参加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组织的学科类培训。不要以任何形式一次性向培训机构缴纳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预收费用,一次性缴纳费用不要超过5000元。孩子确需参加校外培训时,建议家长一定要与校外培训机构签订由教育部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制定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并妥善保管合同,以便在发生纠纷时依法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