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文科
连日来,在平舆县老王岗乡孙坡村共同富裕加工园,河南省昊昆休闲用品有限公司的车间灯火通明,编藤工人指尖翻飞,将柔韧的藤条编织成精致的户外家具框架;焊接车间火花四溅,金属管材在技师手中成型;缝纫车间,布料经机器裁剪缝合,化作美观的沙发坐垫……很难想象,这家如今年产值突破5000万元、带动2000多人就业的企业,2016年时还只是个几个人的家庭手工编藤小作坊。
一根藤条的“逆袭”从小作坊到全产业链龙头
“最初就是家里几个人围着院子编藤椅,没想到能做成现在的规模。”该公司总经理胡研研指着车间里一条完整的户外家具生产线说。2016年,胡研研凭借对藤编工艺的热爱,在自家宅基地开启创业之路,从手工编织简单的藤椅、茶几起步,逐步承接外贸订单。2021年,借着平舆县“建三园、强工业”的政策东风,该公司入驻孙坡村共同富裕加工园,投资自建3栋标准化厂房,新增成型、焊接、喷塑等核心车间,一举打通从金属加工到藤编组装、布艺缝制的全产业链。
如今的河南省昊昆休闲用品有限公司,已成为豫南地区颇具规模的藤编户外休闲用品生产商,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地。车间内,自动化焊接设备与传统编藤工艺相映成趣,日均产出户外桌椅、沙发等家具200多套。“我们的藤编家具既有传统工艺美感,又符合现代家居需求,海外订单排到了3个月后。”胡研研说。
产业惠民留守妇女变产业工人
“以前在家带孩子,只能靠丈夫务工挣钱;现在在车间做缝纫,每月能拿 3000元,还不耽误接孩子放学。”王岗镇的李娜说。她如今是该公司缝纫车间的熟练工。像她这样的农村留守妇女,该公司有1200多人,占员工总数的60%。
藤编产业劳动强度适中、技术门槛低、工作时间灵活,特别适合村民从事这项工作。该公司不仅在孙坡村共同富裕加工园设立核心生产车间,还在周边12个村布局编藤加工车间,带动50个村级家庭加工作坊,形成“公司+加工园+家庭作坊”的三级就业网络。“村民在家就能领原材料加工,按件计酬,平均年收入能增加2万多元。”胡研研说,“公司还定期开展藤编技能培训,今年已举办8期培训班,免费培养技术工人300多人。”
政策护航激活乡村产业“神经末梢”
“从办厂审批到厂房建设,乡里全程帮我们对接资源,还协调了300 万元贴息贷款。”谈及企业发展,胡研研对当地政府的支持赞不绝口。老王岗乡党委、乡政府以“三园”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园、共同富裕加工园、村级家庭加工作坊)为抓手,不仅为该公司解决厂房、物流、用工等难题,而且引进户外帐篷缝制、仓储包装等配套企业,完善藤编产业链条。
如今,该公司所在的孙坡村共同富裕加工园已成为老王岗乡藤编产业核心区,带动全乡16个村级加工园年产值突破3000万元。
“昊昆公司的成功,是老王岗乡践行‘三园’战略的精彩范例。我们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将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这些年,看着一个个留守妇女成为有稳定收入的产业工人,看着一个个小作坊逐步成长壮大,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致富,我们更加坚定了前行的方向。”老王岗乡负责人说。
“昊昆公司的成长,是平舆县践行‘三园’战略的生动缩影。我们始终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受益的理念,从土地、资金、人才等方面为企业纾困解难。我们将继续加大对藤编等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完善电商物流、技能培训等配套服务,推动‘三园’建设向数字化、品牌化升级。我们的目标,是让每根藤条都成为群众增收的‘金纽带’,让平舆藤编走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平舆县有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