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05月15日
西平县
创新“书屋+”模式架起乡村文明“连心桥”
  本报讯(记者 张 锟)近期,西平县创新“书屋+”服务模式,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成为推动乡风文明和移风易俗的有力载体。如今,农村书屋已从单一的阅读场所,逐步发展为集文化传播、技能培训、文明倡导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走出了一条文化引领乡村全面发展的新道路。
  “书屋+积分制”,注入基层治理新活力。该县利用“一约四会”,引导各村(社区)制定符合实际的移风易俗积分兑换制度,对参与红白事简办、环境整治等文明行为进行量化赋分。村民凭借积分可兑换生活物资,这一机制有效激发了群众参与热情。2024年的数据显示,该县超2000名村民通过积分获得奖励。
  “书屋+志愿者”,打造文化集聚新据点。该县组织返乡大学生担任书屋管理员,对图书进行规范化管理,使书屋成为群众乐于前往的文化场所。同时,依托“书屋阵地”,开展“寒暑假托管”“周末课堂”等文明实践活动,为辖区居民提供了贴心服务,赢得广泛赞誉。
  “书屋+技能培训”,助力产业振兴新发展。在出山镇牛昌村,书屋定期举办瓜果种植技术讲座,使亩产提升20%;杨庄乡马楼村利用书屋开展畜牧养殖培训,带动40多户家庭增收。此外,书屋还邀请剪纸、糖人、大铜器、特色小吃等非遗传承人驻点教学,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培育了特色手工艺产业,实现了物质与精神的双提升。
  “书屋+文艺创作”,让移风易俗深入人心。该县悦享时光文艺合作社在牛昌村创作了《懒汉脱贫》《媒婆嫁女》等小品,通过“书屋剧场”巡演,覆盖人数达2.8万人次。高庙村设置的红白事简办案例展区,展示零彩礼婚礼、生态殡葬等图文故事,将殡葬改革实施意见转化为群众可感知的生动实践。
  “书屋+数字化升级”,突破时空限制。该县借助公众号、线上图书馆等平台,推进“数字书屋”建设,开发线上婚俗改革课程,让外出务工青年也能参与学习。专探乡赵寺村青年张怡通过线上书屋了解集体婚礼政策后,主动选择零彩礼登记,带动23对青年效仿,充分展现了数字时代信息传播的倍增效应。
  如今,在西平农村,书屋已成为培育文明新风的摇篮。专探乡赵寺村每月在书屋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引导村民投身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师灵镇师灵村推行“二十元白事礼金公约”,为村民减轻经济负担……这些创新实践充分证明,当书屋超越传统阅读功能,与基层治理、产业发展、文明实践深度融合,就能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让文明乡风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盆景”拓展为“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