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光长河中,总有一些身影,如熠熠星辰,照亮生命的幽径;总有一些力量,似潺潺暖流,抚慰心灵的伤痛。
护士,这一平凡而又伟大的职业,承载着生命的重量,肩负着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他们是病床前的守护者,用温柔的话语、贴心的照料,给予患者战胜病魔的勇气;他们是手术台上的默契搭档,以精准的配合、严谨的态度,为医生的手术操作保驾护航;他们是医院里的“全能战士”,无论白天黑夜、严寒酷暑,始终坚守岗位,用脚步丈量着病房的每一寸土地,用双手传递着爱与希望。
在驻马店市中医院,同样有这样一群可爱的白衣天使。在病房里,他们精心护理每一位患者,关注病情的细微变化;在护理培训中,他们刻苦钻研专业知识,不断提升技能水平,力求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专业的护理服务;在医患沟通中,他们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用理解和包容搭建起信任的桥梁,让患者在病痛中感受人间的真情与温暖。
今天,我们共睹他们的风采。通过他们,我们看到千千万万个白衣天使的无私奉献,向白衣天使致敬,祝护士节快乐。
以岐黄之术铸仁心 以专业温情护生命
——记驻马店市中医院脑二病区护理团队
驻马店市中医院脑二病区护理团队。 在驻马店市中医院,有这样一支护理团队,宛如璀璨星辰,在医疗的浩瀚天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她们以精湛的专业技能,细心护理每一位患者;以无私奉献的爱心,滋润着患者干涸的心田;以坚定不移的信念,给予患者战胜病魔的力量。她们,就是脑二病区护理团队,一群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业绩的白衣天使。
优质护理暖人心
脑病患者的护理工作,因其病情复杂、病程长、并发症多,对护理团队的专业能力提出极高要求。脑二病区护理团队以精准、高效、安全为目标,构建覆盖急性脑卒中、癫痫发作、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全病种的护理技术体系。
脑二病区曾收治一位因突发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刚入院时,患者身上连接着各种监护仪器和治疗管路,病情极不稳定。护士吴丹丹主动承担起患者的护理工作,时刻关注他的生命体征变化,每隔15分钟就为他测量一次血压、心率和呼吸。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吴丹丹深知唤醒患者意识的重要性。她每天都会在患者耳边轻声呼唤他的名字,播放他曾经最爱的戏曲。经过两周时间,奇迹终于出现,患者的手指微微动了一下,随后逐渐有了意识。
接下来的康复过程同样艰难,患者右侧肢体偏瘫,无法自主活动。在护士长焦承玖的指导下,科室的护士耐心地帮他进行康复训练,从最简单的关节活动开始,每天重复上百次。在大家的鼓励下,患者逐渐恢复信心,努力配合训练。经过大家的齐心协力,患者已经能在搀扶下慢慢行走,语言表达也基本恢复正常。出院时,患者和家人眼含热泪,紧紧握着焦承玖的手,千言万语都化作了深深的感激。
发挥中医新优势
脑病患者的康复是一场持久战。脑二病区护理团队融传统智慧于现代护理,根据患者病情,运用穴位贴敷疗法,将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功效的中药制成膏剂,贴敷于神阙、涌泉等穴位,通过皮肤渗透吸收,达到辅助治疗脑病的目的。此外,中药熏洗也是常用的护理手段,选用艾叶、红花等中药泡脚刺激足部穴位,起到温通经络、改善睡眠的作用。采用雷火灸刺激头部穴位,调节气血运行,改善脑功能。对于肢体偏瘫患者,结合早期床边康复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按摩,有助于促进肢体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
在护理患者过程中,严格遵循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原则。针对不同证型的脑病患者,提供个性化中医护理方案。如对于肝阳上亢型脑病患者,指导其饮食以清淡为主,多食用芹菜、菊花等清肝泻火的食物,同时配合情志疏导,避免情绪激动;而对于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患者,则在饮食中增加黄芪、当归等补气活血食材,并加强肢体功能锻炼的指导,促进气血运行。
一位65岁患者,因突发左侧肢体偏瘫、言语不利于1月入院,诊断为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型)。脑二病区护理团队根据患者情况制订个性化康复方案,住院2周后,患者左侧肢体肌力提升至3级,可扶拐行走;言语清晰度改善,能进行简单交流;睡眠质量明显提高,便秘缓解。出院时,患者为表达感激之情,为脑二病区护理团队赠予写有“中医护理显奇效,仁心仁术暖人心”字样的锦旗。
一位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入院时昏迷不醒,伴有严重肺部感染和压疮风险。脑二病区护理团队迅速制订个性化护理方案,每2小时为患者翻身、拍背,进行精细化气道管理,并运用中医耳穴压豆技术促进患者苏醒,通过中药药枕中芳香类药材的挥发性成分,刺激大脑边缘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提升神经兴奋性以达到促醒作用。经过日夜坚守和精心护理,患者逐渐恢复意识,病情转危为安。
防治脑病新范式
在脑病患者的急性期,时间就是生命。脑二病区护理团队与医生紧密协作,建立“黄金时间窗”应急机制,通过优化院内抢救流程,患者从入院到溶栓的时间大幅缩短,溶栓成功率显著提升。她们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静脉溶栓配合率达100%,抢救成功率达省内领先水平。
“治未病”理念是现代健康养生与生活方式的重要体现。脑二病区护理团队以“治未病”理念为纲,以专业技术为目,织就一张覆盖全人群、全周期的脑健康防护网。
脑二病区护理团队实施“治未病”三级预防:一级预防为每月2场脑病学校健康讲座,累计覆盖3000人次;二级预防为建立卒中“8+2”筛查健康管理档案,高危人群筛查准确率达91%;三级预防为制订个性化康复方案,致残率降低28%。
这支将南丁格尔精神与岐黄之术深度融合的护理团队,在医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护理部的指导下,在焦承玖的带领下,正以“六心”服务(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仁心、匠心)重新定义现代中医护理的内涵,将中医护理的优势融入脑病治疗与康复全过程,不仅提高临床疗效,也为患者带来身心的双重呵护,展现新时代中医护理的魅力与价值。她们是患者心中的白衣天使,是医疗战线上的无名英雄,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着不平凡的业绩,为健康中国战略贡献着白衣天使的智慧与力量。
王燕:用专注体现专业 以专心秉承初心
王燕,中共党员,主管护师,中国针灸学会耳穴诊治专业委员会会员,河南省针灸学会耳穴诊治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护理学会介入委员会委员,现任驻马店市中医院介入科护士长,曾获得“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运用中医疗法帮助患者缓解病痛
患者任先生因长期失眠,生活陷入无尽的疲惫与痛苦。怀着一丝希望,他来到驻马店市中医院介入科找到王燕。
在详细了解任先生的病情后,王燕凭借精湛的专业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他制订一套个性化的耳部刮痧治疗方案。每一次治疗,王燕都全神贯注,手法娴熟而轻柔。一个疗程结束后,任先生发现,困扰其多年的失眠症状得到极大的缓解。更令他意外的是,多年反复发作、备受折磨的腰疼病,通过耳部刮痧疗法竟显著改善。曾经连弯腰都困难的他,如今行动自如,生活质量大幅提升。身体康复带来的双重改善,让任先生对王燕满怀感激。
为了推广耳穴疗法,王燕多次在河南省中医特色技术分享活动上宣讲耳穴知识,在院内开展健康宣讲及耳穴学组的相关培训工作,并深入临床科室进行系统培训,促进全院耳穴治疗同质化管理。
以患者为中心 熟练掌握护理技能
介入手术室不同于普通手术室,医护人员需要在X射线透视下完成高精度操作。王燕熟练掌握介入科专科护理技能,精通介入手术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全流程操作,尤其在血管通路建立、导管维护、造影剂过敏应急处理等方面经验丰富。其精准的器械传递、对手术步骤的默契配合,及术中生命体征的实时监测能力,有效保障手术的高效与安全。面对急诊介入手术的突发情况,她沉着冷静、反应迅速,多次协助医生成功抢救危重患者。
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二十载,王燕始终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术前,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讲解介入治疗流程及注意事项,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术后,她密切观察穿刺部位出血、肢体血运及并发症迹象,及时干预并指导患者康复锻炼。王燕细心、贴心的护理服务,赢得患者及家属的广泛赞誉。
王燕作为介入科护理团队的重要成员,在科室管理中积极建言献策,协助完善护理操作规范与应急预案,承担高难度手术的配合任务。她注重与医生、技师、后勤保障人员的无缝衔接,确保手术病人高效运转。在科室带教工作中,她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通过案例分析、实操示范等方式帮助新护士快速成长,为护理团队整体水平的提升作出重要贡献。
二十年如一日,王燕始终保持着对护理事业的热爱。她说:“看到患者血管被打通的那一刻,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
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王燕用专业与奉献,诠释着南丁格尔精神的时代内涵。她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无数患者的生命之路。而这,正是对白衣天使这个神圣称号最美的诠释。
张慧:争分夺秒显担当 温情守护践初心
张慧,主管护师、本科学历,现任驻马店市中医院急诊科副护士长,曾获得“国家级健康管理师”“优秀护士”“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自2008年参加工作至今,她始终坚守在急诊护理一线,用精湛的专业技能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紧急救援 分秒必争
急诊科是医院的前沿阵地,时间就是生命,每一秒都至关重要。工作中她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同时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张慧每天穿梭在病房与护士站之间,检查护理质量与安全,查阅无数的护理记录与质控,无论面对多么复杂紧急的情况,都能迅速作出准确判断,有条不紊地组织护理团队展开救援工作。
去年的一个深夜,120急救车接回一位因车祸重伤的患者,面色苍白,意识模糊,全身多处骨折,伴有大量出血。张慧第一时间冲上去,一边迅速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液抗休克,一边冷静地指挥身边的同事准备各种急救设备和药品。在她的带领下,护理团队紧密配合,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止血、包扎、固定等急救措施。经过紧张的抢救,患者的生命体征逐渐趋于平稳,为后续的手术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争分夺秒是她努力的方向,也是做好“急”字文章的承诺。这样的紧急救援场景,对她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她总是在患者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争分夺秒地与死神赛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急诊科护士的使命与担当。
人文关怀 温暖患者
在紧张忙碌的急救工作中,张慧始终不忘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用温暖的人文关怀为患者驱散病痛的阴霾。她深知,患者在遭受疾病和伤痛的折磨时,不仅身体上需要治疗,心理上更需要安慰和支持。
有一次,一位年轻的患者因突发急性阑尾炎被送到急诊科,由于疼痛和恐惧,情绪非常激动,对治疗极度抗拒。她轻轻握住患者的手安慰他:“别害怕,我们会一直陪着你,很快就会好起来的。”她一边耐心为患者讲解治疗方案和注意事项,一边用轻柔的动作缓解患者的疼痛。在她的安抚下,患者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积极配合治疗。像这样的例子在张慧的工作中数不胜数。她始终任劳任怨、率先垂范,竭尽全力救治每一位患者,用真诚的微笑、贴心的话语和专业的护理,让患者在医院里感受如家一般的温暖。
作为一名副护士长,张慧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因此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珍惜每一次实践学习机会,在科内积极组织参加查房、疑难病例讨论等,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提升专业技术,细心、认真、谨慎一直伴随着她的护理工作。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是张慧从踏上护理岗位的那一刻起,就始终牢记在心的誓言。多年来,她在急诊科这个平凡而又特殊的岗位上,默默奉献,辛勤耕耘,用爱与责任守护着每一位患者的生命健康。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优秀急诊科护士的高尚品质和职业精神,成了同事学习的榜样,也赢得患者和家属的广泛赞誉与信赖。
焦琪:康复护理暖人心 优质服务见真情
焦琪,主管护师,现任驻马店市中医院康复科责任组长,多次荣获医院“先进个人”称号。
从事护理工作14年,焦琪始终秉承南丁格尔精神,以患者为中心,赢得无数患者的尊敬与信任。她对待工作总是充满热情,事无巨细地关心每一位患者,她的身影穿梭于病房之间,忙碌而又有序。每当有人问起她的付出时,总会笑着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倾囊相授 助力成长
康复科是一个年轻的护理团队,作为责任组长,焦琪面对低年资护士时,更像一位大姐姐,关注着每一位年轻护士的心理感受和情绪变化。“年轻护士遇到困难也都愿意找我帮忙。”焦琪说。
“焦老师,3床患者突然在吃饭时面色发紫,还在呛咳。”2024年12月的一天,焦琪正在病房指导新护士小徐进行床旁交接时,值班护士急促的呼救声打破了病区的平静。焦琪冲进病房,眼前的场景让人心头一紧,患者半卧位剧烈呛咳,喉部发出尖锐的哮鸣音,指脉氧已降至80%。“立即启动误吸应急预案。”焦琪一边下达指令,一边迅速调整患者为侧卧位,左手固定其下颌并打开气道,右手已摸向床头的负压吸引装置。
“小徐,45度角持吸痰管,我数3声同步进管。”在带教中反复强调的“双人配合吸引法”此刻派上用场。透过监护仪闪烁的红光,焦琪看到血氧还在持续下降。她立即托住患者肋弓实施海姆立克急救法,5次快速冲击后,一块指甲盖大小的胡萝卜碎渣随剧烈咳嗽喷溅而出,血氧回升至92%。在同事惊喜的汇报声中,焦琪手上的动作却未停歇:开放静脉通路、调节氧流量、清理口腔分泌物一气呵成。整个抢救过程13分钟,团队配合犹如精密齿轮般严丝合缝。
勤勉钻研 精进技能
康复护理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领域,新的理念、新的技术和新的方法层出不穷。“只有扎实自己的专业技术,才能不愧对一身白衣。”焦琪深知,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2022年,她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学习中医适宜技术。进修期间,她以扎实的基本功、勤奋好学的态度得到了进修单位和科室的充分认可。学成归来的她更是毫不保留地将所学知识在科内传播,带动科室其他成员共同提高,开展的“肢体灸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感知障碍”在2022年院内新业务新技术评比中荣获三等奖,“三联疗法改善痿痹患者二便功能障碍”在中医护理技术及专科护理创新中荣获一等奖。
近年来,焦琪始终坚持不断学习、探索提升自我,在院内被评为“呼吸治疗优秀学员”,2021年至2024年多次在市健康科普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荣誉;2024年在市医学会“爱感控致青春”比赛中荣获二等奖;2025年3月在省康复医学会健康科普大赛中荣获二等奖。面对荣誉,她不骄不躁,“成绩永远属于过去,现在要做的就是把握当下,不断奋发”。
焦琪从青涩的小护士成长为敢担当、肯奉献、责任心强的专科护士。她说,既然选择了这份护理工作,就注定选择了奉献。作为康复科护士,她无悔当初的选择,并且会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
策划:孟 丽 魏 霞
统筹:邵京京 李国喜
文图:郭诗玮 陆若希 姚 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