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25年05月07日
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知识
  艾滋病病毒感染有窗口期,即使已经感染,在窗口期内仍无法检测到艾滋病病毒抗体。建议至少每三个月检测一次HIV。知晓自己的检测结果,有助于尽早采取措施。检测结果若为阴性,则应该继续坚持安全行为,预防感染;检测结果若为阳性,则需要及早参加抗病毒治疗,保证自身寿命和生活质量不受严重损害。
  疾控中心、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均能提供保密的艾滋病检测和咨询服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多数医院可提供免费的艾滋病咨询检测服务,详情可登录所属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方网站或拨打12320公共卫生热线咨询;一些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小组也提供检测服务。以上这些机构从事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员会按照国家规定保护受检测者的个人隐私等相关信息。
  已参加戒毒药物维持治疗的人群要根据门诊规定,定时参加HIV检测。
  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及早接受抗病毒治疗可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艾滋病病毒传播。
  一旦感染艾滋病病毒,病毒复制即开始,全身多器官的损害就会发生,及早治疗能降低上述损害的严重程度;早治疗的病人免疫功能恢复到正常水平的可能性很大,如果免疫功能保持正常水平,感染者预期寿命可以接近正常人。而且,服药抑制了病毒复制,能够帮助保持CD4细胞的水平,使身体的整体状况较好,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艾滋病病毒传播。
  已知自己感染艾滋病,要及时告知有性关系者,故意传播艾滋病的行为既不道德,又要承担法律责任。
  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责任告知性伴侣自己的感染状态并规范自己的相关行为以避免将疾病传播给他人。故意隐瞒和传播艾滋病是一种极其不道德的行为,同时也违反了国家法律关于故意传播传染性疾病的规定,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艾滋病防治条例》第38条规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故意传播艾滋病”。《传染病防治法》第77条规定,“单位和个人违反本法规定,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