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17日
乡村工厂与特色农业“双翼齐飞”
汝南县执产业之笔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本报讯(记者 席虎成 见习记者 周 迪)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日前,在位于汝南县金铺镇乡村振兴产业园的程浩服装厂生产车间,缝纫机作业的声音此起彼伏,工人正忙着剪裁、缝纫、熨烫,案台上整齐堆放着加工后的成品。
  “我们一直专注于劳保服、棉衣、童装等产品的代加工业务,每月生产服装3000多套,工资采用计件制,多劳多得。”程浩服装厂负责人杨勇表示,企业在稳健运营的同时,带动50多名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村民不仅有了稳定的收入,还能兼顾家庭,照顾孩子和老人。
  今年60岁的村民邱大玲,在服装厂已工作8年,裁剪、缝纫技术相当熟练。“在这里干活,就图个平常不耽误接送孙子上下学,一个月还能有3000多元的收入,我很满意。”邱大玲说。
  乡村工厂在健康发展,特色农业也在持续壮大。走进金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一座座蔬菜大棚在春日暖阳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棚内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西红柿、西瓜等果蔬正在茁壮成长。
  村民刘月琴正拿着剪刀给一株西红柿修枝打杈。“这棚西红柿是2月份种的,现在长势不错,5月中旬就能成熟。我的主要任务是田间管护,以保证果实的健康和品质。”刘月琴说,在这里干活不仅能贴补家用,也在劳动中锻炼了身体,现在日子过得既充实又有盼头。
  特色农业是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也是吸纳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的桥梁。据了解,该园区占地1000多亩,采取“政府+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园区化管理”的发展模式,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西红柿、黄瓜、红薯、西瓜、草莓、豆角等作物,产品销往周边各大城市,吸纳100多名群众长期务工,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三门闸街道大姜种植基地,种植户们趁着晴好天气,抢抓有利农时,忙着开沟、起垄、施肥、搭棚、下种,田间地头呈现一派繁忙的景象。
  “生姜是一种短平快的产业,亩产高,收益可观。按照现在的气候条件,预计千亩大姜能在4月底全部种植完毕。”该基地负责人沈忠卫表示,以后会继续扩大种植面积,让更多群众得到实惠,把增收致富的路子走得更长更宽。如今,大姜种植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不仅丰富了市场的“菜篮子”,更鼓起了姜农们的“钱袋子”,绘就了产业升级、农民富足的新画卷。
  企业生产如火如荼,瓜果蔬菜满园飘香……在汝南广袤的农村土地上,乡村振兴的乐章已然奏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