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16日
深耕希望田野 探寻振兴密码
本报记者 刘永奇
  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肩负使命,告别城市的喧嚣,深入乡村,用汗水和智慧浇灌希望的田野,退伍军人谢振醒就是其中的一员。从2021年7月驻村开始,作为驻马店市河湖事务中心驻上蔡县五龙镇老李村第一书记,他怀揣着对土地的热爱和乡亲的深情,扎根基层,用实际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带领乡亲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
  谢振醒深知,乡村振兴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需要实实在在地行动。上任伊始,他便一头扎进了田间地头,与村民深入交流,考察村庄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仔细观察村里的产业发展状况。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他发现村里的大棚果蔬种植虽有一定基础,但传统种植方式效率低下。
  简易大棚无法有效控制温度和湿度,导致果蔬品质参差不齐;种植模式单一,缺乏创新,难以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面对这些制约村民收入增加的问题,他果断带领村“两委”干部和种植大户,踏上了外出“取经”之路。他们先后走访了多个种植产业发达的地区,每到一处,都认真学习当地的先进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
  在发达地区现代化的种植基地,智能温控系统可以根据果蔬生长的不同阶段,精准调节温度和湿度;光电监测能够及时发现病虫害的迹象,提前采取防治措施。先进科学的技术设备、完善细致的管理经验让村民大开眼界,也让谢振醒更加坚定了带领老李村走向现代化种植道路的信念。
  从外面学习回来后,谢振醒一刻也没有耽误。他迅速行动起来,积极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企业的资金援助,带领村民对村里的简易大棚进行升级改造。在改造过程中,他始终坚持绿色环保的理念,采用环保材料和科学种植方法,确保果蔬的品质。为了创新传统种植模式,谢振醒还推动种植户积极引入吊蔓种植技术。以西瓜种植为例,过去都是传统地种,瓜藤在地上蔓延,不仅占用空间大,而且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而吊种方式则让西瓜藤沿着支架向上生长,不仅充分利用了空间,而且便于管理和采摘。
  刚开始推广吊蔓种植时,很多村民心存疑虑,担心这种新的种植方式会影响产量。谢振醒主动带头示范,在自己负责的大棚里进行吊蔓种植试验。他每天精心照料瓜苗,记录生长情况,还邀请农业专家前来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试验取得了成功,吊蔓种植的西瓜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村民纷纷效仿,很快,老李村实现了西瓜种植由传统地种到吊种的转变。
  这一转变带来的效果立竿见影。西瓜的销路拓宽了,价格也提高了,村民的收入大幅增加。尝到甜头的村民积极性高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大棚种植行列。在谢振醒等人的带领下,老李村的大棚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从最初的70多亩发展到如今的1700多亩。
  为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谢振醒还积极推动品牌建设。他帮助村民申请农产品商标,设计了精美的特色包装,让老李村的农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如今,“五龙西瓜”和“五龙辣椒”这些特色农产品不仅走出了河南,而且畅销湖南、上海等地,这些品牌也成了当地特色种植产业的金字招牌,赢得了广大客户和消费者的认可。
  如今,“五龙西瓜”和“五龙辣椒”已成为远近闻名的金牌产品,每到成熟季节就会有源源不断的订单。随着产业的发展,老李村的面貌也焕然一新。2022年以来,老李村连续三年荣获河南省“五星党支部”称号。
  村民说:“过去靠天吃饭,收成不好就只能发愁;现在靠技术赚钱,日子越来越有盼头。”驻村几年来,谢振醒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退伍军人退役不褪色的精神,就像一面旗帜引领村民走上了乡村振兴的甜蜜之路。谈起未来,他说:“将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和机遇等着老李村的村民,我将立足实际,继续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