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12日
“智”变升级“织”造未来

本报记者 弓华静 殷瑞杰 文/图






  全自动吊挂系统犹如空中“传输动脉”,精准配送服装裁片至指定工位;缝纫、熨烫、包装、出库等环节,经由“集中挂片+智能运输”的科学产线排布环环相通;AGV物流机器人在智能立体仓库自如穿梭装卸货物……近日,在位于西平县的中哲服饰科技有限公司,智能、高效的车间生产线让记者眼前一亮。
  “过去,布料流转于各工序之间,全靠人工,耗时又费力;现在,通过采用MES系统,从一片裁剪好的布料到一件可直接销售的成衣,均可在全自动吊挂系统上完成,传统生产流程实现了再造,关键生产环节自动化程度在90%以上。”该公司总经理胡长银介绍。
  据了解,近年来,该公司积极采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推动企业“数据大脑”与智能设备精准对接,基本实现生产全要素数字化贯通,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得到持续攀升。
  “2024年,我们高效完成550万件生产订单,年产值高达1.2亿元,品牌效应和经济效益实现新突破。”胡长银说。
  中哲服饰蓬勃发展的故事,就是西平县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西平县持续巩固纺织服装产业优势,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引领,鼓励支持企业加大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可年产各类服装8000万件,让传统产业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焕发着新的生命活力。
    扫码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