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02日
特色产业绘就强村富民新画卷
  本报记者 方 祥 通讯员 刘思源
  “近年来,我镇以产业振兴为支撑,以和美乡村建设为抓手,持续壮大烟叶、豌豆、粉条等特色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发挥优势,集中力量打好特色产业牌,不断拓宽农业发展渠道,实现了群众在家门口就业的目标。形成了以农养农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近日,泌阳县郭集镇负责人说。
  小豌豆结出“金果果”
  “以前反季节豌豆种植得比较少,市场需求比较紧缺。我去年种植了18亩反季节豌豆,品质高、口感好,很受消费者青睐。现在有了电商平台,不愁卖。”望着长势喜人的豌豆,种植户吕孟征说。
  吕孟征介绍,豌豆种植周期短、适应性强。今年,他种植的豌豆亩产1000多斤,平均每亩效益3000元左右。这几年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成熟,收入有了大幅度增加的同时,也更坚定了种植反季节豌豆的信心。
  豌豆产业是近几年郭集镇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产业。目前,该镇豌豆种植面积在2万亩左右,带动1000多人就业增收,成为该镇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
  红薯“三粉”铺就致富路
  “今年以来,镇里协调上级资金近400万元,新建厂房1334平方米,既减轻了企业资金压力,还节约了建厂的时间。目前,千丝粉业已经投产,日产粉条、粉丝最高可达4万斤。”千丝粉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屈春旺说,“我们将开发新品种,设计新包装,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把郭集‘三粉’这个土品牌由弱变强,打造成大品牌。”
  据了解,近年来,郭集镇立足农业优势,通过“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经营模式,引进市场主体,打造了万宙红薯种植基地。借助红薯深加工,不断延长产业链,实现红薯粉条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让小小的红薯粉条走向大市场。
  据统计,2024年,郭集镇红薯种植面积1万亩,亩产6000斤,仅红薯一项,累计产值超7000万元,持续推动了粉面、粉皮、粉条“三粉”加工产业的发展,增加了群众的就业机会,提高了群众收入水平。
  片片绿叶变金叶
  3月3日,杨树岗育苗工场里人头攒动,搬运烟苗准备进行移栽的工人和烟农干得热火朝天。“国记哥,你今年的烟苗真不错,再给我匀几亩地。”烟农张七一瞅着烟棚里又肥又壮的烟苗,笑嘻嘻地向育苗专业户张国记央求。
  “没问题,我这棚里最好的烟苗一定优先供应咱们郭集的烟农。”张国记说,“为了保证大家及时领到烟苗,我又增加了10名工人,确保大家随到随领,绝不耽误。”
  据了解,烤烟一直是郭集镇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郭集镇通过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烟叶质量、逐步破解供需矛盾制约瓶颈、服务烟农种烟全过程等措施,确保烤烟提质增效,让片片绿叶变“金叶”,助推群众增收致富。2024年,该镇烤烟种植面积1.1万多亩,预计实现经济收入约6000万元,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我们将不断壮大特色产业、完善产业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为推动农业增效、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注入强劲动力,助力乡村振兴。”该镇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