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31日
绘就基层治理新“枫”景
——正阳县真阳街道多元化解矛盾纠纷侧记
  本报记者 牛云强 通讯员 李晨光
  14个社区,6.5万户籍人口,18万常住人口,这是正阳县真阳街道社情。2024年以来,该街道以深化共建共享为导向,以机制融合为抓手,高标准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化解各类矛盾纠纷600多起,化解率达98%,成为正阳县社会治理的样板。
  近年来,真阳街道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建设,探索推行“一二三四”工作法,全面开展矛盾纠纷排查,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迈出了矛盾纠纷化解的新步伐,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
  “一网通办”强化体系建设。真阳街道科学划定网格,以实有人口、实有房屋信息采集为依托,划分一、二、三、四级网格,架构明晰、责任到人、运行规范。抓住关键环节,设立网格公示牌,建立覆盖所有居民的网格微信群,确保人员选的准、群众信得过,为群众服务、受群众监督。延伸工作范围,依托网格管理优势,全面采集辖区社情、民情等基础信息,实现“一网通办”,提供便民服务。对矛盾纠纷进行动态排查,就地解决,实现了矛盾化解不出“圈”。
  “两微建设”实现关口前移。该街道高标准建成28个“真为您”党群服务站,依托“微阵地”“微服务”,设置矛盾化解、法律援助、临时救助、社保就业等服务事项,提供免费网络、冷热饮水、共享雨伞等服务清单。建立“和事佬议事厅”和社区调解委员会,1236名网格长下沉一线,快速发现解决各类矛盾纠纷。
  “三治并举”注重源头预防。德治教化。该街道高标准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4个社区全部完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规范化建设。开展精神文明创建评选活动,厚植文明新风,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降低社会治理成本。自治强基。因地制宜修订完善居民公约,落实居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孝善理事会等“一约五会”机制,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引导群众自觉遵守居民公约,实现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法治保障。充分发挥“一村一警一法律”顾问作用,把法治宣传贯穿“三零”创建始终,通过以案说法,开展“民转刑”案例警示教育,让群众了解法律、依法办事、合理表达诉求。
  “四支队伍”凝聚工作合力。分包社区干部队伍。每个社区明确1名科级干部、1名股级干部兼任副网格长,对所包社区安全稳定工作兜底,对群众矛盾纠纷诉求事项做到有访必接、有疑必解、有难必帮、按时反馈。用好社区“两委”干部队伍。每季度组织一次集中观摩评比,每半月召开一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联席会议,通报信访形势,研判交办问题,提高基层干部化解矛盾纠纷、防范风险的能力。用好基层网格员队伍。充分发挥基础网格的神经末梢和联系群众的桥梁作用,在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党群关系更加密切。用好党员志愿者队伍。发挥660名党员志愿者示范带动作用,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基层微治理,配合社区做好基础信息采集更新、困难群体帮扶、矛盾纠纷调处等志愿服务工作,有效缓解基层调解力量薄弱压力,凝聚社区党组织的向心力、号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