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 锟)阳春三月,春和景明。近日,在西平县盆尧镇于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与村史馆联动打造的“移风易俗主题展区”吸引着往来村民驻足,老照片与旧农具讲述着村庄变迁,而一旁的家风家训墙则书写着新时代的文明约定。这正是该县创新融合文化阵地、深化移风易俗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西平县以“阵地共建、资源共享、文明共育”为思路,将全县50余个移风易俗示范村作为试点,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农村书屋、村史馆实现空间与功能的深度融合。在权寨镇黑何村,农村书屋的“文明书角”成为村民热门打卡地,婚俗改革、生态环保等主题书籍通过“积分制”与村民日常生活挂钩,参与志愿服务、简办红白事等文明行为可兑换生活用品,这一机制让理论知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力。盆尧镇陈老庄村将文艺创作融入新风培育,村民自编自演的《移风易俗三句半》通过村史馆巡演、文化墙展示等方式广为传播,诙谐的方言唱词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长效治理机制的创新为文明扎根提供保障。该县建立“县乡村组户”五级联动体系,将移风易俗纳入“五星支部”创建指标,并通过“线上+线下”立体宣传形成社会共识。权寨镇设立“红白理事议事厅”,由村民代表共商婚丧礼俗标准;宋集镇崔庄村推出“文明积分存折”,将简办红白事、参与志愿服务等行为量化激励,小积分激发了大能量。如今,该县已建成移风易俗馆20多座,开展主题活动超2000场,惠及群众10万人次。
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与乡土文化的深度融合,该县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重塑乡村精神版图,让文明之花在乡村振兴中绽放持久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