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31日
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正阳县共完成粪肥还田近41万亩,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在95%以上——
绿色种养循环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李玉荣
  用沼液肥代替化肥,变养殖业的污染源为种植业的营养源。自2021年被选定为河南省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以来,正阳县大力发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活力,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正阳县是一个农业大县、畜牧强县,全县耕地面积222万亩,地多、肥多、粮多,具有发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得天独厚的条件。
  正阳县在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实施过程中,创新推行了粪肥还田模式机制,解决了畜禽粪污易污染、社会化服务组织少、土壤酸化板结等农业绿色发展问题,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与支持,开启了正阳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发展的新篇章,年创社会经济效益近亿元。
  创新运行服务模式。实行“整村推进+以肥代奖”模式。针对特色农业连片发展需要,由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各村提供合格粪肥,集中打造优势农业产业区;采取以工代奖的形式,由群众按照自有土地数量领取粪肥并还田,每亩奖励粪肥50公斤,提高农民施用粪肥的积极性。实行“高标准农田+机械施肥”模式。根据高标准农田建设需要,由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合格粪肥,并提供全程机械施肥服务,培育高标准农田地力,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实行“家庭农场+机械(人工)施肥”模式。由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合格粪肥,根据地力差异,采取机械施肥与人工重点抛撒相结合的方式,提供精细化施肥服务,让各地块地力保持一致,利于作物生长和收割,确保项目实施取得更好的效果。
  创新种养结合模式。实行固粪集中收集处理还田模式。由社会化服务组织收集规模以下养殖户及中小型畜禽养殖场固态粪便,生产合格的肥料,在项目实施区连片施肥、还田利用。如天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润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收集中小养殖场固态粪便,用有机肥生产工艺加工粪肥,在项目实施区还田利用。实行沼液就近收集处理还田模式。社会化服务组织就近收集大型畜禽养殖场的液态粪污,并进行深度厌氧处理,生产合格的液态肥料,利用消纳管网在项目实施区还田利用。
  创新科学管理模式。实行双向选择模式。社会化服务组织在项目实施区域库内选择实施区域,乡镇在社会化服务组织库中根据肥料质量、积造量等选择服务组织,实行双向选择。实行协议管理模式。实施区域确定后,社会化服务组织与乡镇签订监督管理协议、与项目实施村签订管理服务协议,确保粪肥运输、施肥环节生产安全,并监督确保真实还田。
  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正阳县共完成粪肥还田近41万亩,化肥用量亩均减少10%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对比项目实施前明显提高,全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在95%以上,将粪污变成了粪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