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方 祥)近日,泌阳县杨家集镇玉润农业食用菌产业园菌菇大棚内,沁人的菇香扑面而来,几层高的菇架上,一簇簇花菇破袋而出,竞相绽放,如一把把撑开的“小伞”,菇盖圆润饱满,表面裂开一道道清晰且规则的白色花纹。
“春天种玉木耳,夏天种高温的鹿肚耳,冬季种低温的泌阳花菇,大棚一年四季不闲置。”泌阳县玉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鹏说,公司作为院士工作站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基地之一,采用以泌阳花菇为主、玉木耳和鹿肚耳为辅的“三菌连种”新模式,带动食用菌种植户1000多户,户均年收入20多万元。
泌阳县地处“神奇的北纬31度~33度——世界花菇黄金产带”,上世纪七十年代,泌阳人开始探索种植食用菌,初步积累了一定的种植技术,到九十年代渐成规模。泌阳县立足优势,把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确立为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激励引导群众发展香菇种植,铺垫了深厚的产业基础。
泌阳县围绕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出现的新需求与新问题,持续育良种、强良技、推良法,向“新”求质,厚植发展优势。包括制定泌阳花菇国家标准,创造“大袋小棚立体”香菇种植模式,使袋料香菇生产率由原来的20%提高到80%以上;挂牌成立中国食用菌院士工作站,成立全国首家“三物融合”产业发展研究院,联合吉林农业大学,聘请“食用菌院士”李玉及其团队开展科研攻关,推动食用菌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为进一步叫响泌阳食用菌品牌,泌阳县还在向产业下游持续延伸,努力实现“中国菌都”新跨越。
“食用菌+文旅”产业融合新型业态也成为该县食用菌产业新的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在以徽派建筑风格为主题的花菇小镇里,高标准食用菌种植区、土特产特色商店、特色民宿、花菇博物馆、特色林果种植区、特色农业种植区、社区康养中心等一应俱全,全部建成后,预计每年吸引游客在100万人次以上,增加就业岗位300多个,年产值达1.2亿元。
近年来,泌阳县围绕打造“中国菌都”目标定位,依托全国食用菌主产基地县优势,建设了占地560亩的食用菌产业园,制定了泌阳花菇国家标准,研发食用菌新品种36个,引进了国内龙头食用菌精深加工企业品品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关联企业12家,年生产加工能力22万吨,形成了集科技研发、种质培育、规模种植、精深加工、国内国际贸易于一体的全链条产业。
数据显示,泌阳县有食用菌种植农户5万多户,各类食用菌从业人员20多万人,合作社和家庭农场200多家、食用菌加工企业11家、省级食用菌产业集群2个,总产量50万吨,食用菌产业全口径产值突破1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