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联合 班新河
我市位于香菇生产的黄金地带,因独特的气候条件和悠久的种植历史,香菇品质闻名全国,成为我市的优势特色产业,更有“泌阳花菇甲天下”之美誉。冬季是春栽香菇和秋栽香菇重要的出菇季节,因温度低、空气干燥,若管理得当,易培养柄短、盖厚、个大的优质菇。现将香菇冬季出菇管理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一、春栽香菇冬季出菇管理
春栽香菇分为春栽普通菇和春栽花菇两种。春栽普通菇又包括鲜菇和干菇两种形式。在春栽香菇中,秋季、冬季和翌年春季长出的子实体,分别称为秋菇、冬菇和春菇。
1.普通菇出菇管理。(1)补水。菌棒经发菌和转色阶段,失水较多,应及时补水。一般每茬菇催蕾之前都要补水。补水方式有注水针补水、负压补水机补水,以及浸泡补水法补水。春栽香菇采用中袋栽培,以注水针补水为主。菌棒补水应根据不同时期补充不同的水量,第一次补水恢复制袋时的含水量,以后补水至上茬菇出菇前菌棒重量的90%。补水切忌过量,以防造成菌丝缺氧死亡和烂棒。(2)催蕾。菌棒经养菌、转色越夏、菌丝体达到生理成熟,或者每茬菇采收完毕并复菌后,即可进行催蕾。冬季催蕾以保温为主。常用催蕾方法是棚内催蕾,即在菌棒补水后,白天保持棚内温度15℃~22℃,夜间降至8℃~12℃,温差10℃以上,空气相对湿度85%左右,透光增温,加强通风,在此条件下7天左右即可形成批量的菇蕾。(3)疏蕾。菇蕾形成后,对出菇较多的品种,需进行疏蕾,本着去劣留优、兼顾分布均匀的原则,每棒留菇蕾8个~10个。(4)幼菇期管理。疏蕾后适当增加菇棚环境湿度,当菇长至1.5厘米~2厘米时,白天揭膜通风,让阳光照射,夜晚盖膜防潮,10天左右即可达到采收标准。(5)间歇养菌。采收一茬菇后养菌10天~15天,养菌条件为温度20℃~26℃,空气相对湿度70%左右,暗光,适当通风。当采菇疤痕处菌丝发白吐黄水时表明菌丝已复壮,即可补水催菇。此过程又称复菌,常用复菌方法是地面集中复菌和棚架复菌。
2.花菇出菇管理。春栽香菇培育花菇时,补水、催蕾及疏蕾管理同普通菇出菇管理,但培育花菇需要一定的条件。(1)花菇形成条件。一般要求环境温度6℃~18℃,昼夜温差10℃以上,菇棚内空气相对湿度65%以下,菌棒内基质含水量以55%为宜,微风吹拂,并给较强光线刺激。(2)催花。疏蕾后,环境温度控制在6℃~18℃,通过散射光和加强通风,使空气相对湿度85%左右,当幼菇长至2厘米~3厘米时开始催花。上午揭膜让风吹日晒,下午温度低于5℃时盖膜,阴天有风可揭膜,无风不揭膜。若遇阴、雨、雾天可用烧火加温的方法将棚内湿气排出,通过降温的方法迫使香菇的表皮组织干燥停止生长,这样内外生长不同步,表皮干裂,形成花菇。(3)保花管理。花菇形成后,为使菌盖继续增大、增厚、裂纹增宽、花纹增白,须进行保花管理。保持温度8℃~18℃,空气相对湿度55%左右,加强通风,全光育菇,防止菇棚内地面回潮或受阴、雨、雾天气的影响,严防菇棚内空气相对湿度70%以上,否则花菇会由白变黄,使产品等级下降。若遇阴雨天气,人工又难以改善棚内高湿条件的,也可提前采菇。
二、秋栽香菇冬季出菇管理
秋栽香菇一般8月~9月接种,10月后开始出菇管理。秋栽香菇包括普通菇和花菇两种冬季出菇管理方式。
1.普通菇出菇管理包括秋菇(10月~12月)、冬菇(1月~2月)和春菇(2月~4月)3个管理阶段,冬菇管理措施同春栽普通菇管理。
2.花菇出菇管理。秋栽花菇出菇管理的核心是催蕾和育花。(1)催蕾。将达到生理成熟并完成转色的菌棒,浸泡补水2小时~4小时,浸水后含水量不超过55%。浸水后排袋上架,覆膜保温保湿,棚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85%以上,温度15℃~20℃。经3天~5天,出现菇蕾。当菇蕾长至0.5厘米~1厘米或微微顶起袋膜时,及时用刀尖绕菇蕾周边划破袋膜的3/4,让菇蕾自由长出。划袋膜过早,菇体太小,抗逆性差,难以成活。划袋膜过迟,菇蕾太大,易因挤压而畸形,商品性差。幼蕾对外界条件适应性差,环境条件不适合幼蕾会死亡。要保证小环境温度在10℃~12℃之间,湿度在80%~90%之间,适当给予散射光,并在中午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切忌割口后2天内出现5℃以下、3级以上的大风和强光照射等不利气象条件。(2)疏蕾。当菇蕾过密时应疏蕾,去劣留优,每棒保留8个~15个。(3)蹲菇。为使菇肉变得坚实致密,积累更多养分,需进行蹲菇管理。当幼菇(直径≤2.5厘米)进入生长后期,控温促壮,保持棚温5℃~12℃、空气相对湿度60%~70%,给予充足氧气和适当光照。无风的晴天可掀去薄膜,让阳光照射幼菇。蹲菇一般需5天~7天。(4)育花。水分与空气相对湿度是影响花菇形成的关键因子。蹲菇处理后,当菇棚内大部分幼菇菌盖2厘米~3厘米时,即可进行催花管理。催花方法与春栽花菇基本一致。人工催花时,一般晚上11时~12时在棚内加温排湿。加温时将菇棚一端门打开,并将另一端菇棚顶部留出一道缝隙,以便棚内空气对流,达到排热气与排潮的目的。加温4小时~5小时控制棚温不超过30℃(袋温不超过15℃),到上午露水下去后将覆盖菇棚的薄膜全部揭开,幼菇菌盖表皮由湿热状态骤然遇冷,受冷风吹拂,会立刻出现裂纹。幼菇菌盖表皮出现裂纹后,连续按自然催花法或人工催花法操作4天~5天,使菌盖表皮裂纹不断加宽加深,白色菌肉呈龟裂状,称为育花。继续维持低温和干燥的环境条件,使花菇菌盖表面保持白色不变的管理过程,称为保花。(5)采收。在5℃~12℃的低温下花菇缓慢生长。当菌膜即将破裂,菌盖内卷,即可分批采收烘干。采收时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菌柄的基部,旋转拧下,菌棒上不留菇蒂,以免后期滋生杂菌。
(作者均为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驻马店综合试验站副研究员、河南省科技特派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