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方 祥)1月5日,记者走进泌阳县泰山庙镇陈力村王世庭水果西红柿温室大棚,只见一片翠绿中,长势喜人的蔬菜、水果与忙碌的村民身影相互交织,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绘就了一幅令人沉醉的冬日“丰”景。
“今年我们引进了西红柿新品种,颜色有红色、黄色等,亩产在5000公斤左右,果子的品相和质量都不错。”王世庭说。
据了解,陈力村种植的水果西红柿自2024年11月份上市以来,因口感好深受客商欢迎。
在该镇相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通过市场推广、采摘体验游相结合的方式,陈力村大棚果蔬园吸引了不少游客和收购商。
“水果西红柿五颜六色、品质不错,周末的时候我们都会过来采摘游玩。”一游客说。
王世庭是陈力村蔬菜种植大户,他和妻子种植西红柿已经十几年了,经验丰富。传统的西红柿种植成本与收益每年趋于稳定,王世庭就在品种上下起了功夫,改良种植水果西红柿。
提到水果西红柿,王世庭说:“我们的水果西红柿都是有机种植。红的叫红禧、绿的叫青口蜜、黄的叫黄金珠,除了颜色不同,口感上和普通的西红柿也有明显区别,红色软糯、绿色爽脆、黄色多汁,很受客商和游客青睐。”
“在种植过程中,村里的种植户从育苗、栽种、授粉、施肥等环节都认真对待。几年下来,种植的西红柿品种发展到十几个。经过科学培育、精心养护,西红柿皮薄肉厚、果实香甜,每年的新品种都是销售爆款,供不应求。”陈力村负责人说。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陈力村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立足村情实际,依托特色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温室大棚果蔬种植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发展靠特色。泰山庙镇立足资源优势,以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为契机,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特色农业产业为依托,引进新品种,改良种植技术,逐渐打造出集种植、观光、采摘于一体的产业链,在推进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同时,不断带动群众增产增收。
产业兴,农民富。近年来,泌阳县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依托区域优势和气候条件,积极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通过政策扶持、示范带动等方式大力发展温室大棚果蔬种植产业,由一季种植变多季种植,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