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11日
中国企业“走出去”怎么看
——当前中国经济问答之七
扫码看全文

  新华社记者 谢希瑶 邹多为 潘 洁
  中国制造走进世界各地百姓生活,中华美食飘香海外餐桌,中国设计持续全球“圈粉”,中国工程共筑美好世界……
  时至今日,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勇敢“走出去”,在全球市场的广阔大海中奋斗、成长,成为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交融交汇的生动写照。
  面对不确定性增多的外部环境和需求差异大的国际市场,中国企业如何出海远航、行稳致远?怎样在合作共赢中共创发展新机遇?
  (一)
  中国企业“走出去”,今时如何不同往日?
  彭博新闻社网站近期刊登题为《随着新一代品牌为应对经济放缓发力,中国制造走向高端》的报道称:过去几十年,只有很少一些中国消费品公司以自己的品牌吸引欧美消费者。但新一批年轻的中国品牌,如云鲸(扫地机器人)、文石Boox(阅读器)和徕芬(电动牙刷和吹风机),正在开辟一条不同路径,它们的销售基于产品的性能。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跨境贸易投资遇冷,各国消费者更趋理性。“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以含金量更高的商品、服务与技术,持续为全球市场“上新”。
  这些数据是注脚:
  前10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5.2%,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集成电路和汽车出口实现两位数增长。
  同期,中国服务进出口同比增长14.6%,其中,服务出口同比增长16.6%;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0.6%,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15.7%。
  增长曲线背后,是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
  “低价、绿色的电力,对哈萨克斯坦本国产品出口到欧盟等地有很大帮助。”寰泰能源董事长南逸说,寰泰能源在哈萨克斯坦投资建设的8个新能源电站,不仅降低了当地电价,满足了当地约100万户居民的用电需求,每年还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0万吨。
  越来越多中国企业主动和东道国企业携手,加强互利合作、优势互补,同时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创造就业机会、提供职业培训、改善基础设施、融入当地社区,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增进百姓福祉作出积极贡献。
  2023年,中国境外企业向投资所在国家(地区)缴纳各种税金总额75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3%。年末境外企业从业员工总数428.9万人,其中雇用外方员工257万人,增加7.7万人,占比近六成。
  (据新华社北京12月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