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09日
西平县 移风易俗绘新景
  本报讯(河南日报记者 刘晓波 通讯员 苗 银 焦艳艳)穿着宋韵婚服,12对新人一起喜迎新婚之礼,接受亲朋好友的祝福。12月2日,回想起年初参加集体婚礼的美好一幕,家住西平县盆尧镇的徐子恒夫妇仍感到喜悦和甜蜜。
  “这样的集体婚礼不仅热闹,还倡导了婚俗文明新风。”徐子恒算了一笔账,自己请婚庆公司办一场婚礼没有两三万元下不来,这笔钱省下来拿去旅行度蜜月更有意义。
  婚礼作为人生的重要仪式,如何在办得热闹得体的同时又兼顾经济实惠?为“拿捏”好这个分寸,西平县一直在绵绵用力。
  除了集体婚礼,该县还推出了不少新式婚俗活动,比如骑行婚礼、广场婚礼、旅行婚礼等,给年轻人更大的选择空间。
  在治理高价彩礼方面,西平县也从不“手软”。覆盖该县全部行政村的红白理事会,拿着村规民约,给高额彩礼念上了“紧箍咒”。盆尧镇陈老庄村创办红娘协会,搭建新风婚恋平台;专探乡赵寺村用好“村民大食堂”,依托《红事白事操办指南》,对随礼标准、婚宴标准等统一规定……
  旧风俗在改,新风尚在立。喜事新办渐成风尚的同时,孝老爱亲之风也吹遍西平大地。
  西平县被誉为“中国长寿之乡”,生活着100多位百岁老人,家住谭店乡大姬庄村的朱三妮便是其中一位。在子女们的悉心照料下,老人虽百岁有余,却耳聪目明、精神矍铄,穿针引线也不在话下。
  西平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大力弘扬孝善孝道文化,传承中华美德,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说起连续举办的两届饺子宴,专探乡赵寺村党支部书记姚雅雅说,她的手机里一直珍藏着85岁的村民王玉娥手写的3封感谢信照片。“老人夸我们饺子宴办得好,这也更加坚定了我们继续将活动办下去的决心。”
  涵养文明新风,重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西平县成立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制订《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实施方案》《西平县村规民约制定和“四会”群众组织建设活动实施方案》等,把移风易俗内容纳入全县287个行政村村规民约修订和“四会”组织建设工作,并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扎实推进。
  推动移风易俗走实又走心,既有刚性十足的“硬约束”,也有春风化雨的“软引导”。以“移风易俗新风尚·文明西平正能量”主题活动为抓手,西平县持续创新宣传教育方式,结合当地风土人情,孵化出一批主题小品、曲艺等优质文艺作品。陈老庄村的移风易俗三句半在村民中广为传唱,专探乡由几个村党支部书记出演的移风易俗戏曲也在紧锣密鼓地排练,文明新风正在潜移默化中融入村民的一言一行、一事一理,成为乡亲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文明乡风吹拂西平大地,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稳步推进。全县共创建完成110个“四美乡村”示范村、18个“千万工程”示范村,打造移风易俗示范村150多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实现双丰收。
  实践者说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移风易俗是一项长期工作,治理陈规陋习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西平县将继续探索创新方式方法,通过示范引领、制度约束、宣传引导同向发力,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落地落实,让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西平县委书记 侯公涛
  (转自2024年12月5日《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