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4年11月07日
西平县:“四个着力”助推文明实践向纵深发展
  本报讯(记者 许 静 通讯员 郑丽)今年以来,西平县着力建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做实四项工作内容,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向纵深发展。
  着力健全体制机制,护航文明实践行稳致远。着眼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高效运行,创新突破体制机制。建强三级组织。该县统筹谋划,分步实施,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加强协调联动。组织宣传、民政、文化、教育等部门定期研究文明实践工作。完善考核激励。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考核,将所、站建设工作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及文明城市创建考核。对表现优异的志愿服务人员在职级晋升、子女就学、医疗服务等方面予以优待。
  着力建强四支队伍,壮大文明实践主体力量。打通系统之间、体制内外壁垒,整合力量资源。建强工作队伍。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负责统筹调度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规定实践所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不少于3名,实践站不少于2人,全县共配备专兼职人员654人,负责开展文明实践工作。建强文明实践队。县委书记任总队长,下设20支乡镇(街道)和70支县直单位文明实践队。建强协会组织。成立公益红娘协会、见义勇为协会、心理服务协会、应急救援协会等社会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建强品牌实践项目服务队。至目前,该县注册志愿者4万余人,占常住人口比例的12%,为常态长效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打下坚实基础。
  着力畅通“两个渠道”,实现供需对接精准高效。坚持线上线下同步发力,优化供需对接。拓展线上渠道。推动“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两个中心融合,充分利用“文明看西平”“西平文明网”“云上西平”等网络平台,以及新媒体平台等融合发展,收集群众需求。今年以来收集线上群众需求线索30多例,办结率达98.5%。丰富线下渠道。着眼满足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围绕乡村振兴、健康卫生、文化文艺、移风易俗等设置普惠性文明实践服务。针对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特困群众等制定专门配送的所、站文明实践服务。通过文明实践平台及所、站精准派单,为群众提供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活动、矛盾化解、科技科普、医疗咨询、心理咨询、爱心帮扶等服务,让惠民服务“沉下去”,群众幸福指数“升上来”。
  着力整合打通资源,发挥阵地资源最大效能。建立“主阵地+公共服务阵地+特色阵地”统筹机制,提升群众参与文明实践便捷度、满意度,保障实践活动高效开展。建好主阵地。按照五有标准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377个。整合公共服务阵地。整合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青少年课外活动中心、四点半学校、红色教育展厅、村史馆等,统筹打造理论宣讲、教育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文化服务、法律服务、健身教育、创新创业服务、网上实践服务平台。打造特色阵地。建设特色阵地20多处。②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