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 静 通讯员 田春雨
近日,走进河南省京嵘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数百台智能纺织机械高速有序运转,偶见工人在一排排纺织设备之间查看;缝盘车间、成衣车间里,工人们缝纫、补衣、订扣、熨烫、检验、包装,分工协作、有条不紊……一派赶制订单产品的繁忙景象。
近年来,作为服饰文明发祥地,西平县坚持把纺织服装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引领,鼓励支持企业加大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促进纺织服装产业提质升级,助推传统产业、夕阳产业变身为朝阳产业、时尚产业,焕发新活力、新风采。至目前,西平县新入驻的纺织服装企业达30家,智能化企业占60%。该县共有纺织服装生产企业60多家,年产各类服装8000万件,带动6000多人就业,一个百亿级服装产业集群正在崛起。
河南省京嵘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是上海京清蓉服饰有限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位于西平县智尚服装城二期院内,是一家专业生产羊毛衫服装的规范化、现代化、高效率企业。公司拥有经验丰富的设计团队、生产团队,以及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秉承“以严求进,以质求精”的经营理念,凭借良好的品质和高效的服务,已与日、韩、欧美等国际客户取得了广泛合作。
“车间里的智能工业互联网平台,会把生产过程中的动态信息都呈现在一面LED大屏上。无论是产量、产品检测质量、车间温度控制,还是各工序的效率,这些数据都在大屏实时显示。如果需要对哪条生产线加强调度,通过平台即可实现高效管理。”公司总经理赵彦忠介绍,通过智能化的生产流程和数字化的管理系统,有效提升了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
在河南省中哲服饰科技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了“智改数转”引起的另一番变化:5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里,400多台缝纫机同时开工,不需要工人搬运制衣布料和成品货物,智能服装吊挂系统就将以往的“人找货”变成了“货找人”。
“把衣片还有需要的辅料全部挂上以后,由智能服装吊挂系统流水送到每一个工作岗位,然后一道一道工序往下推进,一直到包装、整烫、成品出库,所有程序走系统,都可以查到,传输成本节省了50%左右。”中哲服饰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刘先友告诉记者,中哲服饰是河南省十大重点招商项目之一,总投资5亿元,占地面积90亩,组建有15条全自动吊挂生产缝制线,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同时,中哲服饰科技有限公司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引进智能仓储管理系统,完整、全面实施数据采集和精准分析,实现每个生产环节的可追溯性,方便快捷地完成自动入库、自动出库等操作。中哲服饰科技有限公司智能仓储工作人员冯敏杰说:“这个智能仓相当于一个大管家,所有裁片只需扫码绑定,剩下的都由机器人来做,能够有效降低人工的出错率,还可以节约70%空间,提高效率50%。”
“作为‘蚕神’嫘祖故里,西平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传统文化优势十分突出。”西平县主要负责人说,进一步强化“智改数转”、夯实产业基础、完善产业链条,着力谋划、推进生态印染产业园建设,积极承接纺织印染产业转移和知名优质纺织服装企业入驻,努力打造国内外知名的纺织服装全产业链创新基地,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