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石华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每当国庆节来临,我都禁不住想起那些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是他们的前仆后继、无私奉献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作为一名有40年党龄的文史工作者,我总想尽己所能,为挖掘和弘扬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做点事情。“徐寨事件”与张朝信烈士牺牲经过的深入挖掘,是我退休以后促成的值得欣慰的事情之一。
2024年4月3日上午,雨过天晴,风和日丽。期盼已久的“张朝信烈士墓园落成典礼暨甲辰清明公祭仪式”在新蔡县宋岗乡举行,县老促会领导及部分理事,县人民检察院、退役军人事务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史志研究室负责人,宋岗乡党政负责人、机关工作人员,捐款企业家代表、英烈后裔代表、宋岗村党员干部、中小学师生代表100多人出席。
我作为此项工程的倡议者、参与者,应邀撰写碑文《张朝信、徐广彩就义经过》《张朝信墓园建设碑记》,并在公祭仪式上介绍了我与张朝信烈士的半世情结及“徐寨事件”经过。
早在50年前,我在练村老家上小学时,就从上初中的二哥口里听说了发生于30里外宋岗集的张朝信烈士不畏铡刀、英勇就义的动人事迹。1978年,我考上了县一高,经常步行路过宋岗,总想看看张朝信的墓在哪里?那时,只要发现宋岗公路两侧有墓碑,就想过去看个究竟,却始终没发现与张朝信有关的,也不知道该找谁询问?不免有些失望。
一晃30多年过去了,我从乡镇调到县委宣传部主持文艺工作,喜欢搞文史研究,曾应邀通审了《中共新蔡县历史》第一、二卷,发现张朝信之死只有一句话提及:“(1948年)7月……刘洪文匪部袭击当地民主区政府,杀害干部4人,并将区中队指导员张朝信拉到宋岗铡死。”“当地”是指哪个区?张朝信被捕的具体经过?都不清楚。2013年8月,我应邀执行主编《新蔡革命老区》一书,欣喜地看到一篇比较翔实的史料——《张朝信烈士牺牲经过》,是宋岗乡的王秀山、冯云生2012年7月采写的。
2022年初夏,因烈士纪念日公祭需要,县里决定在小李庄事件纪念馆东侧修建一处烈士陵园,县委主要领导委托我负责筛选烈士人选并撰写碑文。于是,我对本县各个历史阶段牺牲的360多位革命先烈的事迹进行了梳理,坚定地认为,张朝信烈士是革命英雄,是解放战争时期新蔡县最具代表性的革命先烈之一,完全应该入选。
但进一步研究发现,冯云生等人采写的《张朝信烈士牺牲经过》还有许多细节未搞清楚。于是,我决定到张朝信被捕事发地——涧头乡徐寨村走访一下。
但涧头乡不止一个徐寨,应该到哪个徐寨找呢?说来也巧,找朋友徐学杰一打听,一下子就找到了张朝信被捕——史称“徐寨事件”的亲历者、当年14岁的徐寨村民徐道贤。
2022年7月10日下午,我在徐学杰的陪同下来到大徐寨,拜访徐学杰88岁的老父亲徐道贤。进院后,我们在树荫下坐下来,一会儿暴雨倾盆而至,也迅速缓解了酷热的天气。我们挪到堂屋门口,听徐道贤老人详细介绍了他所亲历的“徐寨事件”经过和他所听说的张朝信被杀情况。
顺着徐道贤提供的线索,2022年7月25日下午,我在工作室问津阁约访了与张朝信同时就义的徐寨区农会主席徐广彩的孙子徐华骏(1973年生,小学教师)。7月31日下午,我在问津阁又通过徐华骏的手机,采访了在郑州随孩子生活的徐广彩的侄女徐素萍(1947年生,老民师),还通过徐华骏间接采访了其母陈玉英(1944年生)、邻居徐国富(84岁,本村健在最年长者)。8月1日下午,我又与徐华骏一起到宋岗乡,在乡党委秘书王磊等人陪同下找冯云生老师核实有关细节,弄清了杀害张朝信的帮凶不是姓李,而是当年宋岗乡杜店村的张泽田。
按照徐道贤口述,张朝信被杀的时间不是冯云生调查的1948年7月16日(农历六月初十),而是1948年8月14日(农历七月初十)——因为徐道贤清楚地记得,匪徒搜捕“白脸老张”那晚正是农历七月初七晚上,第四天押到宋岗集杀害的,应是七月初十。徐道贤还提供了一个可资佐证的细节——“徐寨事件”发生不久,涧头乡境内又发生了“田寨事件”——刚从新(蔡)息(县)边界剿匪归来的临泉县大队路过田寨时遭敌人伏击,24位官兵不幸牺牲,当时老百姓正在收割芝麻,这个时间节点也反证出张朝信牺牲的时间应该是农历七月初十,而不是农历六月初十,因为农历六月初十还不到收割芝麻的时候。
综合以上调查考证,我所了解的“徐寨事件”始末暨张朝信烈士牺牲经过如下:
徐寨,因明初徐姓在此建村筑寨而得名。因建村年代比本乡(新蔡县涧头乡)另一徐寨早、规模比其大,故又称大徐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大徐寨住有徐、郭、王、刘、莫、洪等姓十余户人家,寨主是徐华勉,村子周边有寨沟、寨墙、炮楼等防护设施。因村民团结、内外修好,大徐寨从未被土匪攻破。每天傍晚,大徐寨都接纳邻村贫民来寨内躲避匪患,谓之“跑反”。
1948年8月上旬,国民党残余成立了新蔡剿共司令部和东、西、南、北4个联防区分部,占据了洪河南岸大部分地盘;新蔡境内的中共民主政府建立了12个区政权,控制了洪河以北和城西南大部分地方。
豫皖苏军区第四军分区某部连指导员张朝信,能写爱画,善做群众工作,随刘邓大军南下进入新蔡,任栎亭区(时属泉南县)中队指导员,因皮肤白皙,人送外号“白脸老张”。张朝信初在韩集镇陈庄一带开展工作,后来转移到涧头乡大徐寨,开展减租减息、清匪反霸和支前工作。大徐寨村东一里之隔的徐楼村民徐广彩,急公好义、乐于助人,被推举为区农会主席。后来成为徐广彩儿媳的陈玉英即韩集镇陈庄村人,依稀保留5岁时的孩童记忆:我认识“白脸老张”,个头不高。
1948年8月11日晚,当天恰逢农历七夕,张朝信风闻国民党残余有偷袭大徐寨企图,拟召开民兵会加强防守,不慎走漏风声。当晚,县剿共副总队长兼南区联防主任、叛徒展俊甫(1907年~1953年)命匪首刘洪文、王佑民纠集匪众百余人,在关津匪首梅粹甫带领下悄悄包围了栎亭区中队驻地徐寨,然后收买邻村暗中入伙的土匪冒充“跑反者”进入寨内,伺机放火制造混乱,借以吸引邻村进步群众前来救火,让更多匪徒乘机混入寨内,而于村口暗布哨卡,只许进不许出。寨主徐华勉的佃户刘七(刘凤基)发现着火不知是计,急忙登上寨门高呼救火。家住徐楼的徐广彩刚进寨门,就被匪徒抓个正着。区中队陈班长发现异常,与一位小战士突围求援,击毙了4个匪徒(皆洪河南岸人),小战士不幸中弹牺牲。徐寨村民兵队长徐华明、民兵徐华丰、佃户老郭因积极救火,被匪徒杀害。然后,匪徒们把村民和前来救火的乡邻驱赶于村中空场上,搬张桌子作为主席台,在主席台上点燃线香,厉声严拿“姓张的八路军指导员”,香尽不交出将把全村房子烧光。但村民们无人理睬。张朝信为保护群众主动交出手枪,挺身就缚;徐广彩及弟弟徐广轩、本村徐国治和徐国庆,徐寨村民徐华仁、徐华备、徐广英、马同生等亦当场被捕。匪徒们本欲穷抓深挖,听到外边响起枪声,担心被八路军援军包围,仓皇撤出徐寨,当夜转移到宋岗乡杜湾村宿营,次日再转关津集关押。
匪徒们对张朝信、徐广彩严刑逼供,一无所获。
8月14日上午,张朝信、徐广彩被押至宋岗老集西侧一座土戏台上示众。张朝信面对台下行刑铡刀毫无惧色,慷慨陈词:“我叫张朝信,山东曹县人,16岁参加革命,解放军的连指导员。共产党的大部队马上就要过来了,我们的口号是:‘打过长江去,活捉蒋介石,解放全中国!’他们今天杀了我们,明天、后天就有人找他们算账。敌人是秋后的蚂蚱——蹦达不了几天了。现在我为劳苦大众而死,死的光荣。”刚讲到这里,匪徒就把他推下桌子,往台下铡刀前摁。
事前,匪徒们准备一口铡刀,让宋岗集铁匠杜志平磨快一点儿。杜志平听说匪徒要用铡刀铡共产党,死活不肯帮匪徒磨铡刀。后在匪徒威逼下,草草磨了几下,应付了事。张朝信昂首挺胸,高呼口号,被匪徒们强摁到铡刀上。但姓张的行刑匪徒心虚,加之铡刀没磨好,连摁几次铡刀没能摁下去,反被鲜血溅了一身,吓得不敢再铡。目击群众全都低下头,紧闭泪眼,不忍目睹这惨烈的一幕。匪首一看这情况,往铡刀前丢下一枚大洋,声言谁铡掉“张八路”的头颅,赏大洋(银圆)一枚。这时,一个年轻人从人群中走出,用脚猛地一踩铡刀背,铡掉了张朝信的头颅,然后捡起那枚大洋,扬长而去。
接着,匪徒们要铡宁死不屈的区农会主席徐广彩,陪斩的弟弟徐广轩(1925年生)早已吓得两眼发黑、瘫倒在地,后来人们问他徐广彩是怎么死的?他都回答不上来。当匪徒们要铡徐光彩时,棠村镇插花庙村一位被裹挟到土匪窝中做饭的炊事员,因为认识近邻徐广彩、佩服他的为人,不忍心徐广彩被铡,就从土匪手中夺下一把枪,说声“我来成全他”,把徐广彩枪杀了。
当夜,群众将二人遗体秘葬于叶庄北洼南边的乱坟岗上。为防止敌人破坏,没留坟头。后来,人们植杨树六株作为标记。
据群众传说,当天宋岗集上来了许多不速之商,有卖膏药的、卖麻花的,还有摆地摊的,是共产党派人来劫法场。由于土匪游击队人多势众(约有100多人),会场周围布满岗哨,宋岗集一里之外还布有流动哨,加之会场群众太多,因怕伤及群众,才没有动手劫法场。
被捕村民中,徐道贤的父亲徐华仁(1911年生)也是穷人头,他在第二天趁匪徒们在杜湾吃午饭、看守松懈时,挣脱束缚(匪徒们用他的裤腰带把他捆绑在一棵平放于地面的檩条上),赤身泅水渡过大洪河,钻入庄稼地得以逃脱;徐国治第二天夜晚关押关津时,利用屋内一根檩条爬到房顶,扒开缺口侥幸逃脱,其余都被拉到宋岗集陪斩。之后,富农徐华备花了20块大洋被赎回,贫农徐广英花了6块大洋被赎回,佃户马同生用1头牛犊赎回。匪徒本欲将徐广彩的弟弟徐广轩也杀掉,有人觉得他不是跟着共产党走的骨干,劝道:“算了,放他一条生路。”徐广轩遂被释放回家。
张朝信未婚妻施某亦是革命干部,曾亲往徐寨调查张朝信被捕、牺牲经过,在徐道贤家住了7天。徐道贤记得她“留剪发头,20岁左右”。后来,她又去宋岗做调查,查明杀害张朝信的帮凶叫张泽田,宋岗乡杜店村人,平时游手好闲,爱出风头,喜欢演戏。一天,张泽田正在张朝信就义的土戏台上跑龙套,被我军战士上台扭住,当场召开公审大会,宣布罪状,执行枪决。施某还登台介绍张朝信的生平事迹,宣讲张朝信为人民利益而死的重大意义。
这就是毙敌4人、我方军民牺牲6人的“徐寨事件”。
弄清楚“徐寨事件”原委之后,我向县老促会领导提出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已成立70多年,我们应该为革命烈士张朝信及与其同时被捕、同时牺牲的区农会主席徐广彩修建一处纪念设施,以利“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这一建议得到县老促会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及宋岗乡党委、乡政府的大力支持,县人民检察院也及时发出检察建议。县老促会还发动民营企业家捐资10万元,支援该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