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节升旗仪式。
县委书记刘飞与2024届清华学子合影留念。
篮球比赛。
拔河比赛。 本报记者 徐佳瑞 通讯员 庄秋才
在豫南大地,有一方知识的沃野是培育栋梁的摇篮,有一座智慧的灯塔照亮学子前行的道路,有一座梦想的城堡助力青春展翅翱翔。它就是平舆县第一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平舆一高),坐落在国家文明城市、河南省太任文化之乡,以深厚文化底蕴为基,以先进教育理念为翼,开启无数希望之门。
平舆县第一高级中学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关键部分,依托六十余载文化沉淀与独特人文情怀,从市级示范高中的拓荒者到省级示范高中的奋进者,如同一棵苍松扎根教育厚土,用灵动教育激发潜能,用活力教学培育英才,用文化力量塑造灵魂,用温馨校园呵护学生成长。它见证着教育发展的历程,开拓创新,营造良好教育生态氛围,为社会输送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领导关怀 助力学校前行
2024年10月18日,走进平舆一高的校园,现代化气息如春风拂面。教学楼错落有致,教室里先进的信息化教学设备,尤其是智慧黑板开启的交互式教学新体验及海量教学资源,拓宽了学生知识视野。体艺楼内艺术灵感跳跃,运动场上青春活力飞扬。校园布局合理,教学区朗朗书声,宿舍区温馨舒适,后勤区保障有力。
平舆一高始建于1958年,历经66年风雨,始终秉持“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校风、“敬业爱生,严谨文明”的教风、“勤学善思,明辨笃行”的学风,不断发展壮大。平舆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大力投入教育资源,新建平舆一高北校区。新建校区占地面积113.97亩,总建筑面积7.07万平方米,总投资3.2亿元,规划建设教学班60个、
学位3300个。新校区的建设无疑为平舆一高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标志着学校站在了新起点,将以更加饱满
的热情和更高的标准,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而努力奋斗。
平舆一高的蓬勃发展离不开领导的深切关怀。据该校党委书记、校长孟庆福介绍,近两年平舆县委书记刘飞多次到学校进行专项调研,从安全工作到教育教学,从学生饮食到高考备考,全方位关心学校发展。高考备考冲刺阶
段,刘飞指示学校为高三全体教师免费提供三餐,夜晚为高三学生提供营养餐。县委副书记、县长李磊多次深入学校调研指导工作,并自费陪同学生就餐,亲切询问学生学习生活情况。领导的关怀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平舆一高前行的道路。
在孟庆福的带领下,全体教职工团结一心,奋勇向前。他们以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培育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生。近年来,学校高考成绩屡创新高,2023年、2024年分别荣获清华大学“生源中学”称号;2024年高考更是成绩斐然,2名学生考入清华,近百人踏入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307人达到211大学录取分数线,756人达到重点本科录取分数线。这些成绩的背后是老师们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是学生们拼搏奋斗的汗水结晶。
学校不仅在学术上追求卓越,而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运动会上的矫健身姿到文艺会演中的精彩表演,从学科竞赛中的思维碰撞到社团活动中的兴趣培养,平舆一高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
同时,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平舆一高积极探索创新。信息化教学设备的全面升级,为课堂教学带来新活力。教师利用信息化教学设备,将抽象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校还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精研教育 培育桃李芬芳
2024年9月3日,平舆县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推进会召开,该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路建立高度肯定平舆一高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他从“五育并举、创新拔尖、培优补差”“牢记使命,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抓班子、带队伍,营造平舆一高风清气正的新形象”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指出平舆一高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卓越表现。他要求,平舆一高在巩固提升中向高而攀、再创佳绩,教育局党组也将全力支持平舆一高发展,全流程抓好基础教育,保障优质生源。同时,平舆一高要加强对教学理念、教学质量、教学成果的宣传,打响平舆一高教育品牌。
在教学质量的追求上,平舆一高不遗余力。为给学生铺就通往名校的道路,学校成立了拔尖创新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拔尖工作专班”“创新工作专班”。“拔尖工作专班”和“创新工作专班”聚集了校内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为优秀学生指引提升成绩的方向。骨干教师与原任课教师携手形成的“双师制”,全方位助力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这些骨干教师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素养,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计划,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精准辅导,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稳步前行。
“拔尖工作专班”“创新工作专班”吸纳了“招才引智”名牌大学毕业的青年才俊。他们以名校自主招生、强基计划、学科竞赛等为目标,为学生拓宽升学渠道。这些青年才俊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他们与学生共同探讨前沿知识,引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平舆一高积极与重庆巴蜀中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借助巴蜀中学的优质资源,在培优拔尖等领域展开合作。这一合作犹如一场及时雨,为平舆一高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双方的合作,让更多学生有机会踏入清华、北大等知名高校的殿堂。通过与巴蜀中学的合作,平舆一高的教学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为他们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教师培养方面,平舆一高深知传承与交流的力量,积极开展“师徒结对”活动,为新老教师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新入职教师满怀热情与才华,在实践经验上略有不足;老教师经验丰富、方法独到,不遗余力传授经验,二者结对,相得益彰。学校为每位新入职教师建立培养档案,导师精心制订教学计划,从备课到试卷分析,事无巨细地进行指导。一位新入职教师说:“这个星期听了导师好几节示范课,收获特别大。导师每月都会听我们的课并及时评价,还有听课评比等活动,让我们成长很快。”
专业导师从专业理论到业务技能倾囊相授,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担任职业导师,从思想道德到职业规划,为青年教师点亮前行的灯塔,增强青年教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在这样的培养体系下,教师迅速成长,教学热情高涨。他们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成长贡献力量。
在平舆一高的校园里,处处洋溢着浓厚的教育氛围。从清晨朗朗书声到夜晚自习室灯火通明,从激烈的课堂讨论到课间师生亲切交流,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希望与梦想。“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这句朴实而真挚的话语是平舆一高全体教职工的心声。他们几十年如一日,风雨兼程,坚守教育初心。
教师们用爱心和耐心呵护着每位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在课堂上,他们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课后,他们耐心解答学生的问题,与学生交流谈心,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培育人才 合力筑梦未来
平舆县委、县政府积极推进“招才引智”工程。2023年首批招录了包括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优秀研究生10名,为学校教学工作注入了新活力与创新思维。2024年,继续通过该工程招录全国6所部属师范院校及985、211高校毕业生88人充实到一线教师队伍,2025年计划招录90人。这些新鲜血液的不断加入,为平舆一高的发展带来了蓬勃生机。
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满足广大学子上优质高中的愿望,平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积极为平舆一高发展创造有利条件。2024年,招录新生比上一年大幅增加1100人,所有被录新生均按重点班模式培养,并择优组建清北班和精英班。
在育人机制上,平舆一高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各班级有着明确高远的培养目标,清北班致力于让多人上榜清华、北大,精英班以985、211高校为目标,重点班也为学生制定了清晰的升学规划。全校一本上线率朝着50%以上的目标奋进。
平舆一高具有独特的政策优势,凡具有平舆县连续3年户籍且实际就读有学籍的学生,高考时可享受多种专项计划优惠政策。作为省级示范性高中,平舆一高在专项计划通过率上表现出色,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升学通道。
多年来,从平舆一高走出的数万名学生在全国各地发光发热,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如今,新的希望在学校升腾,学校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上不断优化创新,扎实基础学科教学的同时,注重拓展学生综合素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学科竞赛激发着学生的兴趣与潜能,教师兢兢业业,不断探索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提升。
展望未来,平舆一高将继续秉持教育初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使命,在平舆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学质量,培育更多优秀人才,为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书写更加辉煌的教育篇章,成为学生成长的摇篮、人才培育的高地。
摄 影:庄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