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永奇 通讯员 周金高
“今年我新购置了4台农业机械。新型玉米收割机一天能收割130多亩地,摘穗、脱粒一次性搞定,完全‘吊打’以前的老设备。”近日,上蔡县耕夫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新负责人白启迪对记者说。
“这小子胆子大、主意多,敢想敢干。”该合作社老员工李国汉提起白启迪连连竖起大拇指。
“不说别的,一体机能省下大量的人工和时间。”白启迪说,“以往收割完玉米,还需要打捆秸秆进行玉米脱粒,再赶上播种,人都忙成陀螺了。现在新设备到位后,大家有充足的时间去完成各项准备工作了。”
白启迪告诉记者,2019年大学毕业后,他听从父亲的建议回乡发展。“乡村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是未来前景最广阔的舞台。”父亲虽是合作社的负责人,但一直耕耘在一线,这给白启迪树立了良好的榜样。白启迪跟随父亲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一点一滴学习领会合作社所需的各项技能。
就这样,一年又一年,5年多的磨炼和学习,让白启迪成了地地道道的庄稼汉。如今的白启迪已然是新农人中的佼佼者。
“无人机飞防、科学补肥、脱粒烘干……现代化的设备与科学管理是我们增产增收的利器。”白启迪说。在面对客观不利因素时,该合作社积极与农技专家合作,制订防减产方案,积极应对、全面铺开。
“新技术、新品种、新农机、新模式,是我们接下来的发展方向。”白启迪指着厂区大型玉米烘干机说,“我们有3台这种玉米烘干机,一天能烘干360吨。”
目前,耕夫种植专业合作社承包土地超过5000亩,主要种植玉米、小麦、花生、大豆等农作物,常年稳定用工近100人,间接带动周边10个自然村的5000户农户每年每户增收近万元。
近年来,上蔡县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返乡创业,在广阔的土地上挥洒汗水,成为乡村特别的风景线。据统计,自2020年以来,上蔡县新增农业种植合作社近400家,其中有三分之二的负责人是新农人。在他们的带动下,特色种植、养殖多样化发展,特色农产品种类得以丰富,农业结构调整得以优化;农机设备补贴连年升高,合作社农机设备现代化程度有所提高;产学研交流活动频次增加,其中西北农林、河南省农科院等院校与本地合作社密切合作,建立多个集育种、育苗、实验于一体的实验基地,农作物经济附加值有所提升。
上蔡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上蔡县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对新农人进行摸底,建立台账,并加强培育、管理、交流与帮扶。尤其注重新农人在种植结构调整、新技术推广、农机设备现代化提升等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并逐渐形成以合作社辐射带动农户的振兴新路径,通过加强政策、金融、农技及农业机械补贴方面的支持与帮扶,培育一批带动性强、辐射范围广、具有示范作用的合作社,以它们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农户,有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质量及经济附加值,帮助农户拓宽增收致富渠道,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