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 鹏 张 朝 李丹丹)8月18日,泌阳县玉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大棚内,一朵朵玉木耳色如白玉、煞是喜人,工人们正忙着将玉木耳采摘、装箱,准备发往国内外市场。
玉木耳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团队选育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食用菌新品种。
该公司负责人、“80后”种菇人李鹏告诉记者,公司作为院士工作站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基地之一,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采用泌阳花菇为主、玉木耳和鹿肚耳为辅“三菌连种”的新模式,使大棚一年四季不闲置,带动食用菌种植户1000多户,户均年收入20多万元,种植效益翻番。
泌阳县素有“花菇甲天下”的美誉。作为全国食用菌种植大县,如何突破发展瓶颈、迈向食用菌强县?泌阳县围绕打造“中国菌都”目标定位,在创新实践中找到了答案。
李晓是吉林农业大学教授、国内知名的食用菌专家,也是李玉院士的学生,出生于泌阳县。2019年,李晓结束援助赞比亚的工作归国。泌阳县获知消息后,通过多方努力,促使李晓回到家乡挂职科技副县长,又诚恳与李玉院士对接,促成河南省真菌研究院士工作站落户泌阳县。
泌阳县在全县5万多户食用菌种植户的基础上,成立由李晓任院长的泌阳县“三物融合”食用菌产业发展研究院,打造全国首个食用菌“三物融合”全产业链科技支撑平台,在资源保护利用、菌种选育、技术研发等方面让创新成果落地,实现植物、动物、菌物生产之间物能循环转化、绿色发展。
在院士工作站和“三物融合”食用菌产业发展研究院的引领下,泌阳县以玉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推广“三菌连种”,带动菇农增收致富;以鲜菇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将食用菌渣发酵后制成牛饲料,推动夏南牛和食用菌两大产业融合发展;以食用菌产业园为龙头,用秸秆和牛粪做种植食用菌的原料,推动“三物循环”可持续发展。
今年6月,李玉、李晓等合作研究的项目《食药用菌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李玉院士说,科研成果的取得,与泌阳菇农的生产实践密不可分。
“在泌阳县,食用菌产业链被各项科技成果赋能,新农人从会种菇到‘慧’种菇,致富之路越来越宽、致富思路越来越活。”李鹏自豪地说。
李晓说,科技赋能催生泌阳县食用菌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中国菌都”的文章越做越大、越做越深、越做越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