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传染病?
由病人把病传染给健康人,一传十、十传百,在一个地区迅速传播流行起来,这类疾病就叫传染病。
传染病是怎样进行传染的?
传染病的传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者缺一不可。
传染源:是指能够把病(如手足口、流感等)传染给别人的病人;或者是无病史、无症状的感染者。有的传染病是以动物为传染源,比如鼠疫、禽流感、狂犬病等,这类以动物为传染源的传染病称为人畜共患传染病。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经过一定的方式或途径,才能侵入人体。病原体必须通过的“道路”,就叫传播途径。一般有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垂直传播五种途经。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人群的易感性取决于人群中每个人的免疫状态。若有传染源及合适的传播途径,则容易发生传染病的流行。
总之,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除了人的易感性以外,也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如当夏秋季出现洪水泛滥时,许多传染病如霍乱、伤寒、钩体病、痢疾、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血吸虫病等,可造成大灾之后易有大疫的现象。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传染病的病人都一定是传染源,因为有些传染病不能通过人传染人。也并不是所有接触了患有传染病的病人就一定会被传染,因为是否会被传染是需要特定的传播途径。社会因素方面,如人口的流动,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改变,环境污染等,亦有可能使某些传染病的发病率上升,甚至会出现新的传染病。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认真管理传染源。发现传染病,人人都有责任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者医院报告,以便卫生部门及时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防止疫情扩散与蔓延。
切断传播途径。将传播途径切断后,相当于从中间把通道给卡住了,这是一个起主导作用的预防措施,应当尽量做好。比如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室内要常开门窗,保持空气流通,在传染病流行季节要常进行室内空气消毒,出门戴口罩;老人小孩尽量少聚集;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应避开他人。预防消化道传染病,饮食卫生是关键,不吃生肉,不喝生水,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虫媒传播的疾病,可以采取药物或扑打措施进行防虫、灭虫、驱虫,防止昆虫叮咬。预防接触传染的疾病,如艾滋病、性病,应杜绝不洁性交,佩戴安全套,远离毒品。
保护易感人群。保护易感人群最有效的方法,是提高人群免疫力。一是多参加户外运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劳逸结合保持精神愉快。二是接种疫苗,现在有许多传播疾病都可以采用接种疫苗的方法来预防,如乙肝、流感、狂犬病、脊髓灰质炎、麻疹等。
只要依靠科学,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群防群控,任何传染病都是可以战胜的。
(驻马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 郝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