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丽丽
时值盛夏,暑热难耐。河南恒久制动系统有限公司二车间机器轰鸣,一派繁忙景象。在各操作间,彭贺熟练地查看机器的运行情况,不放过每个故障声音,及时排查维修。
正是有了彭贺等人的付出,该公司十年间从一棵小树苗成长为参天大树,产品远销国外。陪伴着公司一路走来,彭贺也从电工成长为公司的顶梁柱。因工作表现突出,彭贺于2024年被评为河南省劳动模范。
“不叫苦不叫累,主动作为,踏实工作,勇挑重担,任劳任怨……”这是该公司领导对彭贺的评价。
2014年,该公司刚刚创立,人员少、懂技术的人员更少。时年36岁的彭贺发扬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利用所学的电力专业知识,经过不断研究,完成了整个车间的电力图纸。在施工过程中,他主动请缨,冒着高温站在13米高空架设电缆,保障了施工进度。
该公司在创立初期,并无制动产品生产的相关经验和技术标准。彭贺又身先士卒,主动学习新知识,带领研发团队做实验。他深知研发产品对初创公司的重要性,便每天废寝忘食地做实验,对试制品的生产标准精益求精。经过半年的不懈努力,2015年9月,彭贺带领团队研发的双金属复合制动鼓成功问世。
由于技术不成熟,双金属复合制动鼓一开始的成品率只有50%。彭贺经过不断实验,改进产品工艺、提升工艺质量,使成品率提升至92.6%。之后,他又挑起大梁,带领研发团队研发出“自动加热”和“全自动浇注”工装,使双金属制动鼓成品率达99.7%。
在产品量产初期,为保证产能,身为研发带头人的彭贺身兼数职,负责设备维修、产线管理等。他经常深入生产一线,坚持“早发现、早解决、早成功”的原则,及时找出影响产能的环节进行维修。随着彭贺身上工作服的油渍越来越多,公司产能从最初的每天300件提升到每天3000件。
彭贺还协助技术团队完成了多项创新性和专利性改进,包括毛刺去除机、工件翻转机、工件推送机、余热利用装置和电器节能装置等。这些改进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为公司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凭借坚定的信念,彭贺不懈努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题,为公司的发展壮大作出了贡献。
无论深夜还是凌晨,只要生产线有需要,彭贺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工友都称他为“不知疲倦的黑色战士”。所在岗位虽然平凡,但他却用自己的萤火之光,点燃了整个公司员工创新、创效的激情,在制动领域不断攻坚克难、向上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