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4年08月02日
西平县强化人才引育,创新发展物联智慧养殖,打造设施渔业产业园高地,加快从“经验渔业”向“智慧渔业”转型提升——
擦亮“西平鲈鱼”品牌 激活乡村振兴“春水”
  本报记者 许 静 通讯员 田春雨
  清澈的水塘里,浮云倒映,鱼翔浅底;室内现代化的育苗池里,小鱼苗成群结队地觅食、畅游;技术人员认真地给客户介绍鲈鱼养殖注意事项……近日,走进位于西平县出山镇的河南浩欣种养殖有限公司鲈鱼工厂化养殖车间,处处都能感受到“智慧渔业”带来的变化。
  该公司集水产养殖、鲈鱼苗种繁育、农作物种植和销售于一体,是繁育生产加州鲈鱼苗种的省级水产原、良种场,年产“优鲈3号”鲈鱼苗种1.5亿尾,辐射西平县域和南阳、漯河、平顶山等周边地区。
  “西平鲈鱼”品牌响亮
  近年来,西平县因地制宜,依托丰富的水资源,积极探索发展生态“智慧渔业”,以科技赋能促进传统渔业向设施化、智慧化、生态化转型升级,推动渔业向种业“芯片”和品牌运营两端拓展延链,在保护好水生态的同时,以“智慧渔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乡村振兴。
  在嫘祖镇张店村达旺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西平县农业农村局渔业发展服务中心专家徐伟民说:“‘西平鲈鱼’推行错峰养殖模式,6月到9月为产出高峰期。”
  西平县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民参与、利益联结的思路,打造政村企共建模式。“西平鲈鱼”正从一家一户散养向千家万户共富转变。“从产能、产值、共富3个维度实现量变到质变,年销售额超亿元的‘西平鲈鱼’已经家喻户晓,正在积极打造名特优新农产品名片。”徐伟民说,西平县已成为河南省鲈鱼养殖第一大县。
  “科技之翅”加持转型
  “西平鲈鱼”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翅膀”的加持。西平县积极构建“农业农村部门+科研院所+养殖基地”的全产业链精准服务模式,实现鲈鱼生态科学养殖和错峰销售,助推养殖更高效、品质更可控。
  西平县依托农村闲置宜渔土地资源优势,聚焦现代设施渔业建设,推动重大项目及时落地;推动传统水产养殖向鲈鱼养殖过渡、转型,加大升级改造和技术支撑力度,力促产能跃升。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西平县已成功招引三水白金集团、梁氏种业等全国鲈鱼种业“排头兵”,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西平经验”赋能发展
  “西平县鲈鱼产业发展为河南省渔业发展和特色水产品产业打造探索了路径、提供了‘西平经验’。”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助理黄太寿如是说。
  “一尾鱼”如何游出“大产业链”?西平县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区位优势,抢抓发展机遇,从种业研发、种苗生产、科技支撑、市场营销、品牌创建、水产品加工等方面切入,奋力打造“西平鲈鱼”种业“芯片”,积极构建鲈鱼全产业链,切实把品质做优、品牌做响、产业做强。
  “通过举办鲈鱼养殖大赛、制定‘西平鲈鱼’品质等级评价标准、探索‘县域平台+公益代言’数字化品牌营销体系等举措,积极推动鲈鱼养殖走出一条‘全产业链+品牌化’发展之路。”西平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从“卖成鱼”到“卖鱼苗”,“西平鲈鱼”种业“芯片”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从“卖活鱼”到“卖产品”,逐步拓展鱼苗销售区域,扩大产业辐射力;从“卖产品”到“卖品牌”,持续发力打响品牌,助推销售额持续增长,赋能乡村振兴。
  据了解,西平县水产养殖总面积近3万亩,鲈鱼年产量4000多吨,占河南省鲈鱼产量的30%。西平县有1个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7个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总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的设施渔业重大项目1个,一期工程已投产、二期在建,所有项目投产后,“西平鲈鱼”产量将在2023年的基础上增长5%。每年县域内鲈鱼苗种自给率达100%,并向外输出鱼苗1亿尾以上。
  “今后,要积极强化数字创新人才引育,创新发展物联智慧养殖,打造设施渔业产业园高地,进一步加快从‘经验渔业’向‘智慧渔业’转型提升。同时,加大推广‘西平鲈鱼’品牌力度,争创‘中国鲈鱼之乡’,走出绿色生态健康鲈鱼养殖全产业链路径。”西平县负责人满怀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