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24日
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 市农科院全力助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张 锟
  近日,在市农科院遂平县常兴牧业千亩青贮玉米种植基地,一株株嫩绿的玉米长势良好。“这些年种植的青贮玉米全是市农科院选育的优良品种,抗病性、抗逆性强,亩产高。”看着茁壮的玉米,常兴牧业负责人张根福按捺不住心中喜悦,“一年种两茬,可收获近7吨青贮饲料,仅此一项一年一亩地就可以收入3000元。”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市农科院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科技创新,注重平台建设,强化示范引领,先后自主选育农作物新品种30个,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市厅级成果奖18项。院士工作站、中原学者工作站、国家和省级综合试验站、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科研平台落户市农科院,省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科技支撑行动顺利实施,为全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科技强芯”。
  “我们聚焦科技创新,积极构建科研创新平台,加强科研项目申报和管理,不断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科研攻关实现了新突破。”市农科院负责同志介绍,近年来,市农科院内引外联,积极争取成立国家和省产业技术体系小麦、花生、食用菌等9个综合试验站,中国农科院小麦产业专家团驻马店工作站等科研平台,年均争取科研经费1100万元以上;积极筹措资金2000多万元建设生理生化和品质分析综合实验室,完善提升550亩农业科研试验基地设施条件,新建占地53亩的海南南繁育种基地;谋划实施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豫南分中心、农业科研创新中心、农业科研试验基地“两中心一基地”项目;利用现有科研平台开展种质资源创制、南繁加代、杂交选育等工作,缩短了育种周期,加速了育种进程。
  科技创新是根基、是命脉,人才是第一资源。市农科院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育、加强对外合作交流,持续强化科技研发能力,加快科技创新;与张新友院士、李培武院士、陈剑平院士团队合作,开展花生、小麦等新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与中国农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交流和品质性状基因挖掘等合作;成功申报小麦、大麦和芝麻课题参与航天育种项目,品种选育搭上“快车道”和“新路径”;聚焦全市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开展了抗黄花叶病小麦、高油酸花生、高蛋白大豆等新品种选育,花生抗连作障碍、芝麻全程机械化收获等栽培技术集成;多举措激发科技创新内生动力,一批科研人才在解决重大产业技术问题的创新实践中脱颖而出。
  怎样更好地发挥科技作用,给农业插上翅膀?市农科院与克明、鲁花、大地菌业等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开展种管收一体化的科技服务,全方位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开展示范推广,每年在各县区建设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100万亩以上,综合展示农业科技最新成果,示范带动全市农业生产科技水平提升;采取“首席专家+骨干专家”模式,成立“三农”专家服务队,组织专家深入生产一线开展科技服务、解决技术难题。如今,市农科院推广的实用新技术和新成果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市农科院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必须发挥自身科技、人才和资源优势,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市农科院负责同志表示,市农科院将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上坚持不懈、持续发力,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助推驻马店乡村全面振兴和建设科技强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