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08日
怀念母亲

□ 刘保明


  转眼之间,母亲离开我们快一周年了。她走得太突然,以至我们毫无思想准备。我努力克制住悲痛的心情,认真回想母亲的一生。
  她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就像嵖岈山上的一朵小花,即使人们注意到她,也听不到她的声音。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人,却用双手迎来了许多新的生命,也救治了无数人的性命。
  母亲1948年9月考入河南大学,毕业后做了一名妇产科医生。她这一生,有两个职业——医生和教师,因此她一生只做两件事——治病救人和教书育人。这两件事,不仅关系到人的生命健康,而且关系到人的生命质量。她从事的职业虽然平凡,却极其高尚;她所做的两件事虽然普通,却极其光荣。
  母亲是个医德高尚的人。在我幼时记忆里,三天两头被半夜敲门声惊醒。伴随着敲门声的往往是或清脆、或沉闷的叫喊:“曹大夫,曹大夫!赶快赶快,又有难产的了!”随后,便会听到母亲窸窸窣窣的声音。因为担心影响家人,她不开灯,话也不说,只是手脚麻利地走出屋子,往医院跑。
  我家的院子是个小四合院,房挨房,半夜有一家门响,院子里其他四家都能听到。每次,母亲出夜诊,到了第二天,邻居们就感叹地说:“曹大夫又是一夜没合眼,太辛苦了。”对此,母亲从无怨言。母亲每天下班回家,走在街上经常会碰到熟人,离老远就亲切地和她打招呼:“曹大夫下班了?曹大夫好!”“曹大夫到我家吃饭吧!”逢年过节,总有病人亲属挑着担子,跑几十里路送些白菜、红薯、萝卜什么的,以表达谢意。那时,虽然大家生活不富裕,但那些朴实真诚的笑脸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
  母亲刚调到平顶山舞钢职工医院时,由于医院对母亲不了解,不放心让她上手术台。一次,科室里遇到一位大出血的病人,妇产科医生都犯了难,情急之下,有人提出请曹大夫试试。母亲临危受命,上了手术台,最终病人得救。就这样一来二去,母亲在医院内外出了名,只要曹大夫在,医生、病人和家属就像吃了定心丸。
  记得有一次周末,母亲在家休假,村里一位女患者病情十分严重,她的家人用担架抬着她到我家看病。母亲见状,赶紧铺上干净的床单,为病人做检查,并提出治疗方案。他们走后,我问母亲:“来家里看病,您也接待啊?”母亲微笑着对我说:“病人病得这么严重,我不能看着不管。”
  有次,一位大出血病人呼吸停止,许多人束手无策、焦急万分,母亲果断冲到前面进行人工呼吸,硬是把那位病人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后来得知,那位病人是六个孩子的母亲。
  母亲一生为自己考虑极少,遇到难事都装在心里,从不给别人添麻烦,也从未向单位提过任何个人诉求。母亲说,自己受点儿委屈没啥,别让人家为难。
  母亲是个非常自律的人。1975年一个夜晚,舞钢下特大暴雨,母亲正在医院值班,石漫滩水库与医院仅一路之隔,我打着伞去医院接母亲,我深一脚浅一脚赶到医院,急切地说:“妈,赶紧走吧,水都进到院里了!”看着窗外的雨,母亲淡定地说:“还没到下班点儿呢,再等等。”眼看水要把院子灌满,我惊慌不已。终于到下班时间了,母亲在检查完所有工作后才和我一起离开医院。一出医院门,听见水库里的水嗷嗷叫,母亲紧紧拉着我的手,伞一会儿就变成了“喇叭花”,身上被雨水淋透了。从医院走到垭口山(我家)要半个多小时,一路上,山路很窄,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瓢泼的雨仿佛要压死人。后来,回忆起那晚的情景,还是后怕。长大后,我才明白这是一种责任。
  母亲是一个非常温和的人。在一个寒冷的冬天,还是小学生的我们围坐在母亲身边,一边烤火,一边听她读《人类的起源》。在炉火的映照下,母亲恬静的面容和动听的声音在我们幼小的心里久久荡漾。她总是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要多识字、多学手艺,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将来用得着。”母亲还说:“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母亲的话不多,但字字千钧,在我们心里扎下了根。
  父亲是学历史的,在古典文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父亲常对我们说:“你们要向妈妈学习,她认字比我还多,许多生僻字我还要请教她。”每每听到这里,她总是微笑着说:“多看书,认字就多啦!”
  离休后,母亲仍手不释卷,不仅十分关心时事,还非常关心国家发展。每看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进步,母亲就会满怀深情地说:“现在不愁吃、不愁穿,生活在一个这么好的年代,我们都要格外珍惜。”2019年,母亲获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这对于我们家是巨大的荣耀。
  然而,怎么也想不到,2023年7月24日早上,母亲吃过早饭,突然头歪倒在餐椅靠背上昏迷不醒。即使120救护车一刻也没耽搁地把母亲送进医院抢救,也无回天之力,母亲安安静静地离开了我们。
  母亲小名叫梅,中国人对梅花历来有君子之评,隆冬绽放,不与诸芳争春色;独立傲雪,秉性坚贞不二,无言之中,将美好呈于世人。母亲享有梅的赞誉,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