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21日
正阳县:“五星”支部激活力 产业兴旺添动力
本报记者 李玉荣 通讯员 苗德春
  玫瑰花开,香飘十里。近日,在正阳县清源街道唐段庄社区玫瑰花采摘节开幕式现场,锣鼓阵阵,敲响丰收的乐章。
  唐段庄社区采取“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与“梦莉娇”企业合作,种植玫瑰500多亩,实现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新路子,是正阳县围绕“五星”支部创建,发展乡村产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正阳县以“五星”支部创建为引擎,坚持组织引领,强化党员带头,注重点面结合,不断做大做强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不断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组织引领,规划蓝图定方向。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正阳县紧抓党建引领产业振兴重要引擎,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扩规模、延链条,高质量做强现代农业”的工作思路,依托现有产业基础,明确“一主一特两辅”主攻方向,大力实施乡村产业“2516”工程,深入推进项目建设“621”计划,开展工业强县、产业富县、农业兴县建设,打造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花生、小麦、生猪、水稻、奶牛、肉牛、三黄鸡“七张名片”新引擎,“烹制”出一道道传统产业提档升级、优势产业培育壮大的饕餮大餐,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全新活力,让乡村振兴底色更足。
  党员带头,示范引领强带动。王楼村是2023年正阳县新晋的“五星”村,以村强民富作为发展目标,不断探索多元化产业发展模式,引进番顺番茄产业园、超鸿喜庆灯笼厂、春威门业等产业项目落地,举办产业技能大赛,丰富员工操作实践技能,进一步提高带农增收致富水平,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50多万元。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正阳县积极鼓励党员干部带头探索,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和能人大户的带动作用,通过“党建+合作社+农户+订单”的发展模式,围绕“一村一品”,持续发展壮大发展订单式产业,以支部引领、党员带头模式,采取入股分红、土地流转、提供岗位、订单收购等形式,辐射带动群众加入发展行列,稳固提升土地利用率,以及农户的经济收益。
  点面结合,百花齐放增成效。眼下,正是水稻育苗的好时候。正阳县皮店乡卢寨村水稻育秧大户陈海洲正带领村民在田间地头劳作,为万亩水稻种植育苗备秧。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正阳县实行“五大片区”作战、乡镇区域协同发展,多产业、多领域发展成为产业发展的一大特色。聚焦花生主导产业,招引培育鲁花、正花等一批龙头企业,采取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等方式,发展花生领域新型经营主体800多家,带动就业2.8万人。围绕水稻产业开展初加工、精深加工和品牌建设,已建有稻米加工企业12家,注册“正阳大米”“沿淮大米”“虾稻大米”“淮汝有机”“正阳农品”“江国农优”等优质米品牌,正阳大米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基本实现了北有原阳、南有正阳的优质米市场格局。立足万锂、鼎昊新能源等产业平台,与20个村建立帮扶协议,推动锂电池、电子元器件等高新产业向乡村延伸。依托“双绑”联结,将37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12家合作社、7000多户农户凝聚在产业链上,实现多方联动、互利共赢。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正阳县将持续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示范引领作用,强化农业产业集群聚集效果,持续扩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助力‘五星’支部创建。”正阳县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