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17日
西平县:家门口就业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本报记者 许 静
  缝纫、补衣、熨烫、检验、包装……近日,在西平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的京嵘科技有限公司的缝盘车间、制衣车间,工人在各自岗位上不停忙碌着,机械运转声不绝于耳。
  在缝纫流水线上,来自出山镇的张林格正在忙碌地赶制出口工装订单。“我是熟手计件,每月能拿到7000元,在家门口有这样的工作,不仅收入可观,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张林格说。
  来自盆尧镇的陈红杰原本在郑州一家服装厂务工,有着多年制衣经验。春节期间,她得知家乡西平县京嵘科技有限公司招工后,就第一时间前来报名,由于技术熟练,报名第二天就正式上班。“单位还安排住宿,孩子也入了学,午餐天天不重样,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实现上班赚钱,下班顾家的愿望,对于这种生活,我感到很惬意。”陈红杰说。
  据了解,京嵘科技有限公司是上海京清蓉有限公司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23年,年产毛衫600多万件,经过不断创新和完善,产品远销日本、韩国和欧洲,订单供不应求。“目前,公司已吸纳周边村庄近400名妇女就业。为让新员工快速上手,公司对他们进行带薪培训。除了缝纫、熨烫等工序需要学习技术外,剪线、包装等工序更容易上手,岁数稍大些也能干,有的岗位薪资能拿到1万多元。”该公司相关负责人陈云欢说。
  在河南中哲服饰科技有限公司,伴随着“咔哒咔哒”的缝纫机声响,工人正在紧张有序地赶制订单产品,全力冲刺第二季度“开门红”。
  孟小艳是3个孩子的母亲,家是五沟营镇的,在中哲服饰有限公司上班,她说:“在这里上班离家近,既能挣钱又能照顾家庭。”柏城镇韩桥居委会居民王少鹏和妻子张静都在中哲服饰有限公司务工。“父母年纪也大了,去年我听说中哲服饰有限公司入驻西平县后就选择回家工作,方便照顾老人。”张少鹏说,张静是内蒙古人,他们是在外地打工时认识的,心灵手巧的张静很快学会了缝纫技术,每月能挣5000多元。
  2023年,西平县帮助企业解决各类困难150多件,招工1000多人,帮助100多名产业工人子女就近入学,并评选28名一线产业工人为最美产业工人,由县领导亲自将荣誉牌匾送到工人家中,极大提升了产业工人的归属感、荣誉感。政府与企业协同合作,服装产业拉动经济,促进万人就业,进一步提升了服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创造了“西平经验、西平速度、西平模式”的发展特色。
  据悉,西平县大力开展“缝盘下乡促就业”活动,提升县内毛衫加工企业缝盘加工配比效率,促进群众就近就业。目前,该县设立缝盘车间24个,稳定就业人员149人,实现工厂建在家门口、群众顾家增收两不误。
  为帮助服装企业解决招工难和用工难问题,西平县牢固树立“招工即招商、招工即服务”的理念,深入实施“引凤还巢”和“缝盘下乡”工程,引导返乡人员就近就业,并大力实施“万名服装产业工人培训计划”和“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力争服装企业所需工人招得来、用得上、留得住,真正实现“企业增效、工人增收、经济发展”的目标。目前,西平县有近10万人在家门口就业。西平县负责人表示,促进农民工就近就业,是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不仅能有效解决企业招工难、稳工难等问题,也能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更能让乡亲们免受背井离乡之苦,实现夫妻不分居、骨肉不分离、孩子不留守、老人不空巢,实现打工挣钱、顾家两不误、产业就业双丰收,统筹推进“十县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