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桥半导体(河南)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在生产线上赶制产品订单。本报记者 闫宏伟 摄
本报讯 (记者 郑付生)5月14日,在位于驿城区的中桥半导体(河南)有限公司集成电路(智能电路板半导体)项目产业研发制造基地,精密设备有序运转,工人在生产线上熟练操作,半导体芯片经过压制、焊接等工序后变为成品,销往全国各地。
中桥半导体(河南)有限公司生产项目由中桥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中桥集团是最早从事智能终端电子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年产值超过50亿元。中桥集团以“移动互联+物联”为核心纽带构建产业链,核心板块包括移动智能终端和相关核心部件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作为最早开展半导体领域生产的企业之一,在亚洲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集成电路(智能电路板半导体)项目总投资10亿元,厂房总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一期投资6亿元。该项目配备先进的晶圆和封装生产线,目前SMT半导体生产线已投产。
据了解,1~3月份,该项目实现芯片封测1600万颗,制造智能PCB板180万片,完成营业收入1.5亿元、利税1200万元。
在中桥半导体(河南)有限公司薄薄的内存条里,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我们的生产车间采用了国际先进的高速生产线设备,还有全流程在线检测及可视化系统时刻‘注视’着整条生产线。在品质检测方面,我们依靠科技创新,突破了‘卡脖子’难题,可精准把控产品的合格率。”该项目负责人王超明向记者介绍,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最终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如今,科技创新正成为中桥半导体(河南)有限公司奔跑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的新引擎。
科技创新“基因”融入发展“血脉”,不断释放新动能。凭借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中桥半导体(河南)有限公司在创新能力和研发水平上实力雄厚,能够在半导体赛道上迅速崭露头角甚至领跑。
向“新”前行,逐“新”而进。驿城区因势利导,利用中桥集团科技创新的优势,加力汇聚科研创新人才,推动新一轮创新创业热潮,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据了解,该项目是入驻驿城区的首家半导体、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实现了驿城区半导体产业零的突破,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年产集成电路板600万块以上、封测芯片1亿颗以上,可实现产值15亿元、税收1.2亿元,提供就业岗位300个,形成以智能电路板、半导体后端产品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带动区域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