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4年04月26日
吴志英:年过百岁能制衣
  本报记者 许 静 本报见习记者 赵永涛
  102岁的老人不仅耳聪目明,而且能穿针引线缝制衣服?近日,记者来到西平县师灵镇师灵村南李庄村村民吴志英老人家中一探究竟。
  百岁老人能制衣
  记者见到吴志英老人时,她正坐在客厅里飞针走线、熟练地给72岁的小儿子李俊岭缝制衣服,儿子则一脸笑意地望着母亲。
  老人出生于1922年,一生养育了6个子女,现在已经是五世同堂。彼时裹脚的陋习还未摒弃,她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裹脚,不仅造成脚部畸形,而且现在这双“三寸金莲”更是难买到合适的鞋子,只能穿自己做的绣花鞋。
  “我的衣服、鞋子都是自己做的,还有家里小孩穿的衣服也是我自裁自剪自做。”谈笑间,老人一点也不低调,且十分自豪。老人一边说着,一边要现场演示,儿媳妇郭月给婆婆找来一块布,只见老人拿起剪刀,在布上一比画,一套动作行云流水,几分钟一个裤子的雏形就出来了。
  郭月说:“婆婆身体一直很硬朗,几乎没有生过病,100岁时还能起床给全家人做饭。”
  见记者有些吃惊,郭月说:“婆婆不光好做饭,她曾说过她很小的时候就会纺棉、织布、制衣,除了这些,她还会给小孩子做虎头鞋,给自己的孙子、孙女做,也给周围邻居的孩子做,乐此不疲。”
  “奶奶,您可真不简单,这么复杂的工艺是向谁学的?”记者还是想打破砂锅问到底,没想到,老人笑着对记者说:“我是庄稼人,也没什么本事,小时候家里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买衣服。我这套制衣技术看家本领是跟着老祖宗学来的。
  嫘祖传说很美丽
  作为一名传统手工艺者,吴志英老人一生都在缝制衣服,她用手中的尺子、剪刀演绎出一个普通人不平凡的一生。
  西陵之女多神奇?除了貌美如花、心灵手巧外,我们先来听听一个美丽的传说。
  上古时期,人们穿着简单朴素,靠兽皮和树叶遮寒避暑。直到神农氏教导人们种植麻,人们才开始使用麻织成的粗布作为衣料。
  这时候有一个人叫嫘祖,相传为西陵氏之女。据《史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传说她是养蚕制丝方法的创造者。
  自从嫘祖养蚕缫丝、织绢制衣之后,人们的穿着才有了“质”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才有了飞跃的进步,中华民族的文明迎来了一个新的篇章。
  “西平县作为‘蚕神’嫘祖的故里、名副其实的服饰文明发祥地,具有发展服装产业的传统文化优势。”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负责人介绍,“纺织服装产业是西平县主导产业,西平‘金剪子裁缝’曾被评为全国优秀劳务品牌,现在还有2万多名‘西平裁缝’在全国各地创业打拼。西平‘金剪子’催生服装强劲脉动,像老人这样的‘金剪子’当然不足为奇,但百岁以后还能量体裁衣,可以说是西平这片沃土创造了奇迹,也不负西陵之女‘嫘祖故里,桑蚕制衣’的美名。”
  儿孙孝顺多长寿
  提起吴志英老人的长寿秘诀,除了饮食、作息规律外,家人说得最多的就是脾气好、心态好。“跟老太太做了52年的婆媳,我们一直相处得很好,从来没有红过脸、吵过架。”郭月对记者说,“别人都说婆媳关系不好处,没想到我遇到了这样一个好婆婆,这是我这辈子的福气。”
  陪记者同行的镇干部表示,其实,老人的儿媳妇郭月才是真正的好媳妇。西平县自开展“移风易俗新风尚、文明西平正能量”活动以来,师灵镇每年都会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先进典型表彰活动,对各村评选的“好婆婆”“好媳妇”等21类典型人物进行表彰,通过发挥正能量的引导作用,形成孝老敬亲的浓厚氛围,推动移风易俗深入开展,全镇选树“好媳妇”等先进典型2097人,郭月就是“好媳妇”的代表人物,每年都上“乡村光荣榜”。像郭月这样的好媳妇还有不少,勤劳致富、勤俭持家等中华传统美德在全镇蔚然成风。
  “其实我走得动,但儿媳妇担心我有啥闪失,这两年都是她给我端吃端喝。”说起儿媳妇,老人娓娓道来,讲到动情之处,不禁眼圈发红。
  当记者赞美老人的衣服看上去十分合体时,老太太说:“这是我闺女给我买的,很贵,你说买它干啥。”听到老人的话,李俊岭告诉记者:“别看母亲嘴上这么说,心里也是美滋滋的,我们兄妹6个,每当后辈给她买东西,她都不忘去邻居家串门炫耀一下。”
  “你娘家是哪里的?听口音不像西平人?”聊着聊着,老人和记者熟络起来,她突然发问,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采访临近结束时,已是日影西斜,又见炊烟升起。晚饭时刻,和往常一样,老人烧火,儿媳妇掌勺。面糊倒入沸腾的开水中,郭月又打碎两个鸡蛋甩入锅中。
  “每天给婆婆保证两个鸡蛋,虽说她执意要和我们吃一锅饭,但我们还是偷偷把鸡蛋都盛到她碗中。”郭月说。
  “就在这里喝汤吧,别走了。”见记者要离开,老人热情地挽留。当记者表示改天再来看望她时,老人转头望着自己的儿媳妇说:“去,把那双虎头鞋拿过来送给客人,捎回去给她的孙子穿。”
  值得一提的是,李俊岭的叔叔今年也96岁了,依然行动自如。至2023年12月,师灵镇高龄老人有1598人,其中90岁以上的有244人、100以上的有10人。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要说长寿的秘诀,除了身体素质好,良好的外部环境也很关键。”一镇干部对记者说。在吴志英老人的家里,也就明白了其中并无隐藏什么长寿奥秘,有的只是勤劳乐观、妻贤子孝、心气和顺、家庭和睦、邻里和谐。
  百岁老人能制衣,欣逢盛世多孝悌。飞针走线之间,吴志英老人用勤劳灵巧的双手缝补着岁月,织出了幸福;在西平县,还有许多像吴志英一样的百岁老人,他们用热爱生活的心织出了属于自己的多彩生活,织出了属于“长寿之乡”的锦绣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