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病从口入”,一部分是由于食物本身腐败变质、被污染等原因引起,但更多是因手被污染,病原体通过手这个媒介进入口、眼、耳、鼻、皮肤、尿道、肛门等部位,引发疾病。
许多传染病和耐药菌株可以通过手接触到的致病菌进行传播,洗手是预防疾病传播和感染最重要、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
人群聚集场所的人员密集且流动性大,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容易发生传染病的聚集性,养成洗手习惯对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感染和传播十分重要。常说的人员聚集性场所有宾馆、饭店、商场、公共浴室、理发店、影剧院、体育场(馆)、展览馆、公共交通工具,各类办公场所和学校等。
在下列情况下,需要手卫生:
清洁操作前,如饮食前、加工制作食品饮料前、触摸口鼻和眼睛前、护理老年人和婴幼儿前等;污染操作后,如咳嗽、打喷嚏用手捂口鼻后、大小便后、护理病患后、触摸钱币后、接触或处理各种垃圾和污物后等;手部有明显污染物;传染病流行期间,触摸门把手、电梯按键等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后。
知道洗手的重要性和适用范围,还需要知道正确洗手方法。洗手时要在流动水下,使双手充分淋湿,取适量洗手液(或肥皂)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指甲缝和指缝,按照“六步洗手法”认真揉搓双手。
六步洗手法方法: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4.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5.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6.将5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揉搓结束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风干或烘干。
经常对手接触的物品进行清洁或消毒可以消除或杀灭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阻止病原体向外传播,控制传染病发生和蔓延。
(驻马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监督二科 许丽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