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24年04月10日
米酵菌酸有关知识
  近年来,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引起大家的关注,那米酵菌酸是什么,又是怎样产生的?
  米酵菌酸是一种不饱和的三羧基脂肪酸,是由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产生的一种对人体有害且毒性较强的毒素。
  椰毒假单胞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如果食物在发酵、贮藏等过程中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在适宜温湿度(26℃~40℃)下细菌增殖生长过程中会产生米酵菌酸。米酵菌酸无色无味,对热稳定,即使用100℃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难以破坏其毒性。
  米酵菌酸中毒有哪些症状?
  米酵菌酸中毒发生的速度很快,通常潜伏期在2小时~24小时不等。轻度可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重度可能会出现黄疸、皮下出血、意识不清、抽搐、惊厥等症状,甚至出现肝、脑、肾等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目前没有特效药物来解毒,病死率高达40%。
  哪些食物容易变质可能含有米酵菌酸?
  1.新鲜或泡发过久的银耳、黑木耳。
  2.生湿米面制品(湿米粉、河粉、肠粉、凉皮等)。
  3.谷物发酵类食品(酸汤子、发酵玉米淀粉、吊浆粑等)。
  那么,我们该如何防范米酵菌酸中毒呢?
  1.建议购买正规预包装发酵制品,注意生产日期,即买即食。
  2.银耳、木耳泡发过程不能太久,泡发不过夜,建议冷藏泡发,泡发后立即烹饪食用。尽量避免购买新鲜银耳、木耳。
  3.生湿米面制品,如果在家自制,制作出来最好当天食用完,不要存放太久。
  4.尽量不要家庭自制酵米面等谷类制品,食物长时间发酵,即使被污染,也不能通过外表发现异常。
  5.发霉变质食品不可去掉霉变部分后继续食用。
  如有发现中毒现象,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尽快就医,以免发生严重后果。
  (驻马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 吴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