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4年02月26日
不怕冷的冷
——读柳宗元《江雪》有感
  

□ 蒋静静

  初次相逢《江雪》这首诗,那独钓的老翁安静地坐在无所依凭的一叶扁舟之中,那叶扁舟至今仍在记忆最深处承受着千百年来最孤独寂寞的雪。
  那是在学前班的教材里,在一整本花红柳绿、莺莺燕燕的色彩之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四句尤显特立独行。记忆中,诗句插图也是一片白茫茫的雪中景象,几痕远山,一叶孤舟,蓑笠老翁持竿垂钓默默无言。插图了无生趣也就罢了,更无趣的是老师还要求全文背诵。当时的我越读越觉奇怪:千山为什么没有鸟?万径为什么没有人?这么冷的天为什么去钓鱼?不是在钓鱼吗?为什么又变成钓寒江雪?难道雪花可以被鱼钩钓起来吗?这真是让6岁的我伤透了脑筋,这与我看到的世界太不一样了,这个白茫茫的世界太冷,太孤独,太沉默了。
  在老师的要求下,我虽然囫囵吞枣地把它背了下来,但是对于诗中意境还是茫然。如今很多年过去了,人事磋磨中,我终于感受到了柳宗元诗里的那场雪,那份千山万径之中的孤独,那份寒江独钓的姿态,那种不怕冷的冷。
  柳宗元,出身河东(今山西临汾、运城一带)柳氏,祖上历任侍中、宰相等职,唐高宗时期,柳氏官居尚书省的就多达23人,实属名门望族。但随着朝代的更迭,柳宗元的曾祖和祖父官职都止步于县令,他的父亲也只做到宦海微末,作为家里唯一的儿子,他肩负家族振兴的重任。好在柳宗元天赋颇高,又勤奋好学,21岁就进士及第。在“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科考时代,真可谓天纵之才,一时间名声大振、意气风发。
  然而,当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人生的跌宕起伏便由不得自己。中进士后的同一年,柳宗元的父亲就去世了。第一次失去至亲,他心如刀割,却不知往后余生皆是煎熬。24岁,他成婚了,同时还担任了秘书省校书郎的职务。可仅仅过了两年幸福美满的生活,妻子就病故,26岁的他又失挚爱。讽刺的是,他又于同一年通过了博学宏词科考试,授集贤殿书院正字,官阶九品上。人生的两次登科都伴随着至亲至爱之人的离去,上天对他成绩的馈赠是一次又一次的痛彻心扉。踌躇满志的柳宗元一时间犹如一只鲲鹏,方欲展翅就被生离死别的痛苦束缚了双翼。
  悲痛并不能掩盖他的光芒,之后几年他接连升任为蓝田蔚、监察御史。直至被王叔文等人赏识,提拔为礼部员外郎,成为唐顺宗时期永贞革新的得力干将。彼时,柳宗元不过33岁。处在人生高光时刻的他,与那寒江独钓的老翁还没有任何关系。但仅仅过了100多天,整个世界都变了,唐顺宗中风不能亲政,因改革而利益受损的宦官集团和宠妃从中作梗,拥立李纯即位,是为唐宪宗。新帝即位,革新派立刻成了皇帝的对立面,仅持续180多天的“永贞革新宣告失败,包括柳宗元、刘禹锡在内的“二王八司马”相继被贬。且宪宗皇帝明令:“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
  柳宗元一下子跌落深渊,从此在贬谪的路上一去不复返。公元805年,他被贬为永州(今湖南永州)司马;公元815年,他被贬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刺史,并在柳州刺史任上病逝。公元805年,柳宗元带着老母亲及 5岁的女儿从长安出发,跋涉3个月终于到达永州,可是不到半年,母亲就去世了。他的母亲卢氏同样出身贵族,34岁才生下柳宗元,却在本该颐养天年之际跟随儿子饱受颠沛之苦,不幸病逝。母亲的去世给柳宗元带来巨大打击,他除了心痛还多了一层愧疚,是对母亲恩情无法回报的愧疚。5年后,柳宗元的女儿也不幸夭折,他更加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在被贬永州后的十几年里,柳宗元的姐姐、姐夫、外甥、姑姑、叔母、兄弟等十几人也相继去世,他不得不含泪写下一篇又一篇的墓志铭。到永州后,他所居住的房子5年内4次失火,柳宗元虽幸免于难,却一次次感受到了死亡的威胁。此时的他再也不是那个风华正茂、想要改变国家的年轻人,取而代之的是一位形容枯槁、牙齿掉落、头发稀疏的沧桑老翁。才华和理想之于他,不再是大鹏的双翼,而是使他深夜无眠、内心备受煎熬的无形毒药。面对这毒药,柳宗元不仅未曾自弃,而且甘之如饴,即便亲朋凋零、居无安室也不改其志。他离心中的那叶孤舟、那片纯然之境越来越近了……
  永州10年,柳宗元在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深度钻研,写下317篇诗文,占据他创作版图的大半江山,其中有怡情山水的《永州八记》、为民言事的《捕蛇者说》、讽刺权贵的《黔之驴》,还有那首寒江孤影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所有的道路都不见人的踪影。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蓑戴笠的老翁独自在漫天大雪中垂钓。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如果孤独是一场盛宴,柳宗元就是那个独自品尝珍馐的人。那一刻,千山万径之中没有鸟也没有人。不仅如此,甚至连鸟飞过的痕迹和人行走的踪影都灭绝殆尽,天地皆白,唯大雪纷飞……
  诗中“千山”和“万径”运用极度夸张的手法把空间拉到了无限大,“绝”和“灭”又把这无限大的空间瞬间坍缩成一个点,实在妙。此外“绝”“灭”二字乃是极端用意,古诗含蓄,古人写诗很少用到这两个字,但柳宗元却用它们来写孤独。半生辛酸,千种愁思,万般境遇只有“绝”“灭”二字方能压得住。短短五言,诗人在现实空间(“千山”“万径”)与内心感受(“绝”“灭”)之间以“鸟”和“人”转瞬承接,浑然天成。
  “鸟”与“人”是什么呢?它们是曾经美好的人和事,也是现在已经远去的回忆;是一个个逝去的亲人,也是璀璨绽放过的青春;是鲲鹏展翅的胸怀抱负,也是踌躇困顿的人生哀叹!但它们都飞走了,连踪迹也没留下,就像它们从来没有来过这个世界。又或许,这白茫茫的山水间已是另一个境界,这境界中没有鸟,也没有人,甚至没有山,也没有路,一切又回到了上古时期的一片混沌之中。
  无边的寂静里,只有无声的雪花无尽地飘洒……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在这一片纯然之境中,一艘小船缓缓划至江心,一个蓑笠老翁独坐船头抛出鱼线持竿垂钓。老翁的上下左右皆是虚无,只有水面微澜的倒影和四周飘落的雪花暗示着现实的存在。那雪花仿佛也不是雪花,是上天对他飘零憔悴的点点慰藉;手持的那鱼竿仿佛也不是鱼竿,是他多年来坚守的贵重人品和正直本心;垂下的那鱼线仿佛也不是鱼线,是他与这个世界仅存的一线联系和内心的一丝希望。
  是啊,他到底在钓什么呢?江中的鱼儿会在这大雪纷飞、极端冷寂的时候上钩吗?在这孤独寒冷之中就算钓得几尾鱼儿又有多少益处?难道他不怕冷吗?
  是的,他不怕,因为他早已经受住了人生的无常和冷酷。家世背景、才华运势甚至鸿鹄之志,这些寻常人的光环之于他,都变成了通往深渊的助力。他的内心比现实更冷,又怎会怕这带有温度的雪花呢?
  他不怕冷,因为千山万径之中,他早已选择了那条追随本心但也布满荆棘的小路。天寒地冻之中,他始终保留内心的火种,写诗著文与山水共情,同造物者神游,为庶民言事,发出“苛政猛于虎”的慨叹!
  是的,他只是被贬谪,并没有被摧毁。他以“弃置”之身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发起和领导了“古文运动”。永州10年并没有磨灭他的心智,继永州司马之后的柳州刺史任上,他终于得以施展胸中抱负。在柳州,他兴办学堂、开凿水井、开垦荒地、释放奴婢,终于造福一方百姓。
  公元819年,又逢大赦,唐宪宗在裴度的说服下,召柳宗元回京。但诏书还没有到达,年仅47岁的柳宗元就在柳州病逝,一代文豪就此陨落。
  独钓寒江,柳宗元究竟在钓什么呢?也许在钓自己的少年本心,钓离世亲人的一缕魂魄,钓经年累月谪居坚守的一份力量,钓未来岁月的一线曙光,钓万籁俱寂中的一次内心独白。
  也许他什么也不想钓,只是想钓一片浪漫的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