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史竞男杨湛菲王明玉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重要标志。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关系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良渚、宋韵、诗词、丹桂……携五千年文明之光而来的杭州亚运会,以一场东方美学盛宴深深吸引了世界目光。
展江南韵、扬中华魂,“人文亚运”向世界展示和传播中华文化魅力,成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生动体现。
大国发展既是硬实力的发展,也是软实力的提升,中华文化是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最深厚的源泉。
从天下为公、世界大同,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再到仁者爱人、以德立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
长城、长江、黄河等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三山五岳有深厚的人文内涵;丝绸之路反映了文明交流互鉴;陶寺、二里头、殷墟等历史遗迹,反映着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是中国人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生动体现,也是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依托。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营养,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向世界传递中国精神、彰显中国价值,推动中华文明更好走向世界。
党的二十大前夕,重大文化工程《复兴文库》出版发行。习近平总书记为这部皇皇巨著作序,勉励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萃取历史精华,推动理论创新”。
以古之规矩,开今之生面。“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不仅要再现中华文明的本来面目,彰显其历史价值,更要彰显其贯穿古今的当代价值,帮助世界更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故事,精彩的中国需要精彩的讲述。
(据新华社北京1月31日电)
扫码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