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4年01月30日
强化系统施治 注重提质增效
推动以案促改走深走实常态长效
本报记者 张 锟 通讯员 李 彬
  2023年,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以案促改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把握运用“三不腐”一体推进的内在规律,坚持把严惩腐败与严密制度、严肃教育紧密结合,不断推动以案促改走深走实、落实落细。全市下发以案促改通知书(提醒函)1526份,开展警示教育3265场次,接受教育23.6万人次,为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完善制度机制,强化改的保障。坚持将成熟的工作流程和标准固化为可操作的规章制度,不断完善以案促改工作体制机制。在制度设计方面,出台以案促改“集中会商”和考评验收办法,研究编印以案促改工作手册,制定提升以案促改质效11项举措,不断提升以案促改工作规范化水平,为做好“后半篇文章”提供制度遵循。在规范流程方面,运用“全周期管理”理念,建立以案促改集中会商和成效评估制度,明确审查调查、案件审理、监督检查、法规等部门职责任务,强化对关键环节审核把关,对重点任务督导推进,对工作落实全程监督,形成“查办案件、问题反馈、落实整改、跟踪问效”的工作闭环。在压实责任方面,将以案促改纳入政治巡察、党委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党风廉政建设考核等内容,纳入纪检监察系统内部监督调研、年度考评指标,推动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贯通协同、形成合力。
  创新教育载体,扭住改的根本。着力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打出教育引导、纪法明理、警示震慑组合拳。督促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用足用好我市竹沟革命纪念馆、杨靖宇将军纪念馆等红色资源。市纪委监委发挥监督推动作用,升级改造市廉政文化教育中心,开展形式多样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以违纪违法典型案件为载体,精心设计处分决定现场宣布仪式,释纪释法,把处分决定“一张纸”变成警示教育“一堂课”。市纪委监委主要领导对新提拔干部进行廉政谈话,深入机关、党校上廉政党课,常敲“警示钟”、勤念“紧箍咒”。常态化下发典型案例通报,汇编严重违纪违法干部忏悔录,组织多批次党员干部旁听庭审、参观监狱,多层次筑牢思想防线。坚持把纪律教育抓在经常、做在日常,深入开展“明方向、立规矩、正风气、强免疫”专题纪律教育,推动把遵规守纪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
  深化标本兼治,提升改的实效。深挖案件背后的行业性、领域性、系统性漏洞,确保在“改”上见真章,在“治”上显成效。2023年,全市共制发纪检监察建议400份,将落实情况纳入对各单位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范围,强化动态跟踪,推动整改取得实效。比如,针对酒驾醉驾查处过程中存在的以案谋私、执法犯法问题,市纪委监委下发纪检监察建议,推动全市公安交警系统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以案促改“纪律作风”大整顿,有效整治了顽瘴痼疾,收到了良好效果。督促案发单位开好以案促改民主(组织)生活会,在深入检视基础上,围绕“改作风、改管理、改监督、改制度”加强整改,推动各级党组织纠偏差、防风险、堵漏洞。2023年,全市各级党组织召开专题民主(组织)生活会1990场,查纠问题1742个,排查风险点2037个。坚持把“当下改”与“长久立”结合起来,督促有关单位堵塞监管漏洞、补齐制度短板、规范权力运行。2023年,推动有关单位完善制度1322项,从源头上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比如,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紧盯违纪违法问题背后的体制机制漏洞,共健全完善133项涉粮规章制度,补全了制度短板。
  服务中心大局,扩大改的成果。坚持把以案促改融入中心工作、服务发展大局,不断强化以案促改综合效应。聚焦省委、市委重大决策,强化政治监督,深化以案促改。比如,围绕做好做实虞城县违法违规占用耕地案件专项以案促改工作,部署开展“三大行动”,受理问题线索430件,立案244件,组织处理287人,党纪政务处分174人。围绕乡村振兴、营商环境等领域,推动以案促改从案发单位向关联单位、系统领域延伸。比如,针对2022年以来受理教育系统检举控告数量较多的实际情况,督促全市教育系统认真开展以案促改工作,推动全市教育系统起底问题线索113个,查摆问题219个,已整改127个,教育生态环境持续净化。以乡村(社区)两级为重点,各县(区)坚持“零距离”传递警示震慑,推动以案促改打通“最后一公里”。比如,驿城区打造警示教育游园、警示教育主题街,使广大群众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上蔡县选取典型案例,统一制成30套450块展板,在全县460个村(社区)巡回展出,推动以案促改直抵基层“神经末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