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闫海峰 通讯员杨 明)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立足实际,前瞻谋划,把新能源电池产业作为拉动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升级的重要突破口,集聚全市优势要素资源推动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力争将其打造为新的支柱产业。
坚持高位推动。我市成立了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兼任办公室主任)的高规格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先后制订《驻马店市新能源电池产业培育工作方案》《关于促进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发展的十条措施》《驻马店市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培育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政策,强化工作措施,加强日常监测调度。优化产业布局。驿城区依托鹏辉电源主攻新能源电池研发、总装集成,高新区依托化工产业园、储能产业园主攻上游材料、储能集成,遂平县依托惠强新材主攻电池隔膜以及电子功能膜,汝南县主攻正负极材料、锂电装备,泌阳县、正阳县等县区主攻能源电子及消费锂电产业。强化龙头培育。鹏辉电源已成为河南省单体产能最大的锂电企业,先后获得河南省“瞪羚企业”“头雁企业”“单项冠军”企业等称号,惠强新材连续9年入选“隔膜综合竞争力十强”企业,其干法隔膜生产规模居全国首位。坚持项目驱动。今年以来,我市围绕产业链精准招商,先后签约新能源产业项目31个,总投资202.1亿元。同时,多措并举推动项目落地见效,创造了鼎立新能源锂电池项目从签约到落地仅用10天时间,伏特新能源锂电池项目从落地到建成试产仅用时3个月的“驻马店速度”。
至目前,全市共有已投产新能源电池及产业链相关企业20家,涵盖电池电芯12家、电池隔膜1家、正负极材料2家、软包铝塑膜1家、电池外壳及结构件4家。其中,新能源电池已建成产能18.6GWh,在建产能0.7GWh,规划产能9.8GWh;电池隔膜建成产能12亿平方米;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在建产能1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在建产能2万吨;NMP电池溶剂规划建设产能10万吨,产业规模效应不断提升,产业全链条发展态势基本形成。
据了解,2023年1至11月份,全市新能源电池产业累计实现总产值 34.5亿元,营收37.4亿元,预计全年可实现总营收40亿元。至11月底,全市建成投产项目18个,总投资202.75亿元;开工在建项目5个,总投资35.42亿元;谋划签约项目5个,计划总投资38亿元;对接洽谈项目18个,计划总投资221.1亿元,涵盖锂电池、钠电池、正负极材料、隔膜、铜箔、电池外壳、储能电站等多个细分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