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3年12月20日
擦亮“平舆防水”品牌壮大富民强县产业
    产科教融合结硕果。⑥2    通讯员 李亚超 摄

    校企合作共赢。⑥2    通讯员 李亚超 摄

    防水技能比武。⑥2    (资料图片)

    蓝翎环科生产车间。⑥2    通讯员 李亚超 摄

平舆新貌。通讯员 李亚超 摄

  本报记者 徐佳瑞 通讯员 王昆明 刘先莉
  开栏的话
  征程万里风正劲。面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机遇,平舆县创新推进县级主导产业工业园、乡级乡村振兴产业园、村级共同富裕加工园“三园”同构,联农带农纵深打通县、乡、村三级产业体系,在强县富民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上阔步前行,以昨日荣耀,续写今日辉煌。
  从最初脚沾黄土、手拎一把沥青壶外出闯世界的“散兵游勇”,发展到数千支“防水大军”驰骋天下;
  从单一的屋面防水施工,拓展到参建北京西客站、北京鸟巢、国家大剧院、三峡大坝、南水北调等国家重点工程;
  从地面深入到地下、从地下走向“云端”,为道路、堤坝、隧道、地下粮仓等“大块头”工程基础设施提供健康检测、病害诊断、修复加固、应急抢险……
  掩卷回望,岁月有痕。作为“中国建设工程防水之乡”的平舆,回首防水产业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规模不断扩大、实力不断增长,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发展动能进一步增强,“平舆防水工匠”的品牌已经叫响全国,“平舆防水”技术和品牌在创新中实现腾飞蝶变。
  务实重干创品牌
  时间的巨笔承载着奋进的重量。平舆是河南省劳务输出大县,建筑防水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末,是平舆县传统优势产业,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代代防水人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防水产业逐步壮大,防水产业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程度逐步提高。从单纯的防水施工到今天的集新型建筑防水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重大建筑防水工程承接,防水工匠教育培养于一体的综合型产业,防水施工也实现了基础工程全覆盖,逐步构建起跨地区、跨行业、网络化的工程医院体系。
  几十年来,平舆“防水大军”凭借勇于吃苦耐劳的拼劲、敢赴脏累险重的韧劲,以重质量、重服务、重信誉赢得了业界的认可,以团结拼搏、诚实守信、开放包容、创业创新锻造了防水精神,也赢得了广阔的市场,用汗水与诚信谱写了波澜壮阔的创业史诗。“平舆防水”与“林州建筑”“长垣防腐”齐名,成为建筑领域享誉全国的知名品牌。2023年10月,“平舆防水工匠”劳务品牌成功跻身全国30个脱贫地区特色劳务品牌。
  使命呼唤担当,实干成就未来。近年来,平舆县委、县政府把建筑防水纳入五大产业发展规划,实现皮革皮具、建筑防水、户外休闲、白芝麻、电商物流五大产业高质量集群发展。坚持优势再造,大力实施“四三二一”工程,重点打造科技创新、材料生产、施工总部、技能培训四大基地,办好平舆建筑防水产业大会、建筑防水协会、招才引智大会“三个会”,打造e族防水网络运营、兴舆防水供应链“两个平台”,组建一个平舆防水集团。目前,该县防水从业人员30万人,在全国各地注册建筑防水施工企业2000多家,施工队伍近万个,投资建设防水材料生产企业30多家。防水施工企业年产值600多亿元,实现劳务收入200亿元以上。2022年,平舆县建筑防水从业人员占地方就业人口的 39%,占全国同行业从业人员的4.6%;产值占全县GDP的47.25%,占全国总量的7.83%;新签合同额占全国总量的16.15%。
  科技创新补短板
  创新引领突围,“含新量”连着“含金量”。在“平舆防水”产业园,已集聚以蓝翎环科、驼峰防水、豫王建能等为代表的一批新型防水材料生产企业,建筑防水总部经济企业237家,自主培育的e族防水网客户端注册量突破50万,在全国同类平台中处于领先地位。
  作为“平舆防水”产业的链主企业,多年来,以蓝翎环科为代表的平舆“防水大军”一枝独秀,成为领军企业。
  走进“平舆防水”产业园,拔地而起的蓝翎环科产业园格外引人注目。在蓝翎环科产业园,生产设备轰鸣起伏,码垛抓手起起落落,运输叉车穿梭往来,物流车整齐待发;在自粘防水卷材生产线旁,全自动机械臂代替了人工搬运,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在生产车间,多条智能化生产线马力全开,经过干燥祛湿、控温加热、牵引切边、超声波复合等工序后,应用于不同场景的防水原材产品源源不断“走”下生产线……
  蓝翎环科产业园占地面积约226亩,总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拥有国际、国内规模较大的建筑防水防护智能制造基地,其生产线数量、生产能力、厂区面积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产品涵盖沥青类卷材、高分子卷材、防水涂料、内外墙涂料、相关配套材料五大类26个系列168种。蓝翎环科瞄准建筑防水领域,不断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尤其是蓝翎环科提出的“皮肤式”防水架构,以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预铺(HDPE)、湿铺三大系统为依托,为建筑物完美黏合具有优良柔韧性的防水材料,成功解决传统防水难题。
  凭借过硬的技术和产品,蓝翎环科先后承揽了北京鸟巢、国家大剧院、三峡大坝、南水北调、上海南站、深圳宝安国际机场、首都博物馆、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等“大国工程”进行防水作业。
  多年来,蓝翎环科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每年的研发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8%左右,先后设立国内首家防水防护院士工作站、河南省建筑防水防护工程研究中心等8个省部级科研平台,聚焦防水领域关键技术难题,与领域内40多名专家联合攻关。
  目前,蓝翎环科研发的各类防水产品有 200多种,拥有核心技术专利82项,协助修编国家及地方防水标准31项,是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蓝翎环科与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复明等联合申报的“地下工程柔性防水与韧性支护材料及成套技术”荣获2022年河南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现已成为集产品研发检测、科研成果孵化、创新创业平台、施工培训服务、职业教育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
  科技赋能,产业蝶变。平舆县瞄准打造建筑防水科技创新、材料生产、施工总部和技能培训四大基地,让科技创新成为平舆县防水产业的最大增量,努力架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最强大脑”打造“硬核”
  与蓝翎环科产业园一路之隔,坐落着一家特殊的医院——坝道“工程医院”,它“科室”齐全、专家云集,可进行云端会诊、工程120抢险抢修,科技感浓厚、创新味十足;它融合了土木、水利、交通等相关工程学科,肩负着固坝修道的使命;它脱胎于建筑防水产业迭代升级,书写了“院士经济”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范例。
  走进坝道“工程医院”,地下仓储、建筑地基基础、路基与道面、高速铁路、综合管廊、地下管道等足尺试验设施令人耳目一新。近年来,我国工程基础设施发展迅速,规模巨大,养护修复任务日益繁重,安全保障与可持续运维面临技术、人才及体制机制等挑战。针对工程基础设施健康检测、病害诊断、修复加固、应急抢险的迫切需求,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复明提出“工程医院”理念,“工程医院”以固坝修道为使命,故取名坝道,英文名为BeSTDR,意为“工程医院”融合现代信息技术,汇聚土木、水利、交通等相关行业及学科的国内外高端专家。
  “工程医院”这一理念和形式,恰恰与平舆县主导产业之一的防水产业完美契合。
  为助推建筑防水产业迭代升级,平舆县多方联系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复明,与蓝翎环科合作共建国内首家防水防护院士工作站,并在平舆县首创全国坝道“工程医院”,综合开展各类工程设施防护实验应用。在王复明院士的倡导推动下,2022年4月,黄河实验室坝道“工程医院”(平舆县)中试基地和河南省地下工程中试基地同时挂牌,正式纳入省实验室研究体系,成为黄河实验室的重要支撑力量。
  如今,作为集聚创新要素的坝道“工程医院”,已成立了郑州总院、南方总部、北京总部和72家分院,覆盖全国23个省区市,逐步形成跨地区、跨行业、网络化的工程医院体系,与河海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郑州大学等知名高校,中交集团、中铁装备集团等龙头企业,及县域周边的蓝翎环科、驼峰防水等30家防水企业形成了强大的集聚带动效应。
  坝道“工程医院”汇聚了来自全国30多名院士、大师及其团队,补齐了“平舆防水”科技创新、材料生产方面的短板,让平舆防水产业在科技创新路上有了“硬核”。
  产教研融合启新篇
  一头连着大学、院所等科研机构,一头连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坝道“工程医院”既是出人才、出成果的科研实体,又是出产业、出效益的“孵化器”,更是出动力、出模式的“加速器”。
  聚焦产教融合、职普融通、科教融汇迫切需求,坝道“工程医院”提出了政校企合作、多形式投入新模式,搭建了跨行业协同、产科教融合新平台,构建了全天候开放、国内外共享新机制。同时,坝道“工程医院”大力发展远程试验观摩、虚拟现实沉浸式体验、工程案例教学等实践教学方法,汇聚盘活各类实践育人资源,发展新工科教育范式,为青年教师培训、普通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学生实习提供真场景、真实操实践基地,破解人才培养与工程实践相脱节的堵点、痛点和难点,为培养适应“大土木”工程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需求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支撑条件。
  产学研用一体贯通,不仅支撑平舆县防水特色产业“佳木成林”,而且坝道“工程医院”引进盾构机、TBM掘进机等“大国重器”,建设水灾变模拟试验设施等国内外独具特色的“大科学装置”,助推平舆县发展科普旅游新型产业,逐步形成“筑巢引凤”“科教强县”乡村振兴平舆模式。
  汇聚一流专家,打造一流平台,产出一流成果,坝道“工程医院”正逐渐成为一个吸附资源、释放动能的“强磁场”,将成为国内外独具特色的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和全方位开放的共享平台。
  千帆尽发势如虹,风劲潮涌逐浪高。“平舆防水”把光荣写在了历史深处,不负肩上的历史使命站在新的历史关口,正步步向前,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续写新的时代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