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淮河岸边的正阳县,有个3000多人的偏僻行政村,集体年收入50多万元,被评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河南省文明村镇、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各种获奖匾牌无处可挂。这里风景优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它就是彭桥乡大刘村。
记者在村委大院看到,村务公开栏张贴着2023年重大开支公示表、绿色种植养殖循环有机肥发放公示表,宣传栏里全村50名党员的公开承诺十分耀眼。
“我们在民政部门和彭桥乡党委的支持下积极探索,不断完善‘一约五会’村民自治制度,制定村规民约,成立了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选举出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代表等担任‘五会’成员,充分发挥‘五会’成员参与基层党建、基层治理等方面的作用,立足‘五会’成员熟民近民优势,搭建干群‘连心桥’,让群众成为决策主体、管理主体、监督主体,让村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该村党支部书记王思杰说。
在大刘村,房前屋后看不到乱堆乱放现象,路面干净整洁。据村干部介绍,他们采取政府主导、公司运作、全民参与的管理运行模式,落实每户一个垃圾桶、10户一个垃圾收集点,全村10名保洁员每人1辆垃圾转运车,村集体1辆洒水车,实现了日常保洁经常化、制度化。
对不讲卫生、乱倒垃圾等不文明行为先说服教育,不听劝阻的挂黑旗,取消卫生文明户、“五美”庭院、星级文明户等评选资格。村民李某不讲卫生,院里院外杂乱无章,经“五会”成员教育仍以多种理由搪塞,按照村规民约规定,村干部在他家门口挂了黑旗,他家孩子看到后很生气,无奈之下,李某放下手中所有农活,加班加点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还义务帮助保洁员打扫公共卫生,第二年被评为卫生文明户。
“村民在没有违法乱纪的情况下出现不文明行为的,我们就靠村规民约进行约束,该曝光的曝光、该罚款的罚款,让村规民约约束村民的行为,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王思杰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刘村确实是这样做的。一村民无意中烧坏了路边的公共垃圾桶,除照价赔偿外,还被罚款。疫情防控期间,一村民擅自闯岗,根据村规民约罚了400元,在全村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村里各种宣传牌、路灯、健身器材等公共设施都完好无损。“在我们村看不到歪树、死树。”该村有关负责人说。
大刘村通过建立实施村规民约、成立“五会”、持续开展精神文明表彰活动等,大大促进了民风的转变和社会的稳定。“一约五会”在调解民事纠纷、倡树文明新风、禁毒禁赌、商议重大事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全村实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纠纷不激化,形成了家庭和顺、邻里和睦、人人和善的文明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