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永成
在汝南县,一提起东关的永济桥和北关的宏济桥,那真是赫赫有名。若提起“洛阳桥”,恐怕知道的人就寥寥无几了。
洛阳桥坐落在汝南县常兴镇韩寨行政村冯庄村北300米处,现已不存在,只留下一处遗址。
据洛阳桥附近冯庄、马庄的村民介绍,洛阳桥修建于明朝,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还在,是一座由青石墩和青石板构成的小石桥。20世纪60年代,地方规划新的道路路线,原来所经洛阳桥道路路线向西移了100多米,洛阳桥遂被废弃,后来桥上的石墩、石板被村民拉走做了建筑材料,桥体荡然无存。洛阳桥虽然没有了,但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地方部队行军拉练的路线图上仍标有洛阳桥的路标,可见洛阳桥所处的地理位置是多么重要。
经多次询问,洛阳桥的得名仍不得而知。查询明代汝宁府有关交通资料得知,洛阳桥在汝宁府向西南通往信阳州的官道上,是汝宁府西南部大沙河边(今溱头河)的一个重要关隘。过去,由于在河流上造桥成本高,沿河流两岸都有很长的交通路线。明代时,出汝宁府城向南过了大沙河,有一条沿河东岸南行的官道,直达常兴镇大申庄村伍庄,这里遇到一条深陡的港沟与大沙河相汇,港沟上建有一座石桥称伍桥,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交通作用。过伍桥南行数百米,又是一道港沟,洛阳桥就建在伍桥南边第二道港沟之上。因此,在过去的几百年里,洛阳桥是南来北往车辆行人的必经之地。
说起洛阳桥,当地村民兴致勃勃地讲了许多洛阳桥的典故,听了让人觉得洛阳桥颇有一层神秘色彩。
过去,在洛阳桥东边,有一大片水滩,人称“老龙窝”。现在从地势上还可以看出,洛阳桥东西两侧各有一道土岭,人称“土龙”。北面有一片高岗地,人称“宝珠”,洛阳桥正处在“二龙戏珠”的中心位置。
说来也巧,在洛阳桥西北不远处有一座远近闻名的黄特寺。据当地老人讲,当初为了建这座寺庙,从确山县留庄镇张里山到汝南县常兴镇冯庄北洛阳桥,仅成垛的木料就绵延十几里。直到20世纪80年代,当地村民还能挖出沉入泥土的方木。后来,汝宁府在洛阳桥南(现冯庄村北)还修建了一座皇城寺。
当地村民介绍,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初,从确山县留庄镇张里山到汝南县常兴镇冯庄北皇城寺、洛阳桥一带,多次有人在寺庙和陵墓遗址中挖出大量的古代砖瓦、木料、石件、银盘玉碗、石雕神像,还有护心镜、宝剑等,挖掘的盗洞随处可见,洛阳桥一带地下文物遭到了洗劫,如同今天的洛阳桥一样,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
洛阳桥虽然消失了,但民间一直还流传着它的传奇故事。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口口相传中,洛阳桥的美名将永远不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