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20日
能动履职 赋能乡村治理
——西平县人民检察院涉农检察工作透视(三)
  本报记者 陈 司 代廷伟 通讯员 代军旺
  推进乡村善治,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西平县人民检察院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工作大局,积极探索参与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有效路径,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强烈的使命担当助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一体化履职高效办结强制医疗案
  2023年3月27日7时,西平县出山镇发生一起杀人案。犯罪嫌疑人王某怀疑在超市购买变蛋、香烟时,超市老板王某枝少收他8元钱,他将钱归还王某枝时两人发生推搡,王某认为王某枝欲将其掐死,遂用水果刀扎向王某枝后颈部,致王某枝死亡。
  该案系发生在农村地区的恶性事件,手段暴力残忍,如果不及时处理不仅会引起当地村民极大恐慌,而且会诱发新的社会问题。该院立即指派检察官提前介入,一边固定案件证据,一边启动强制程序。检察官在提前介入中了解到犯罪嫌疑人王某可能患有精神类疾病,遂第一时间要求公安机关进行鉴定。经鉴定,王某的确患有精神分裂症,无刑事责任能力,检察官督促公安机关依法启动强制医疗程序。
  为体现温情执法,检察官不仅对王某进行心理疏导,时刻关注其个人身体和精神状况,而且还在启动强制医疗程序后,由驻所检察室协助公安监管部门将王某送往医院治疗,并积极做好司法救助工作,联络被害人子女所在学校,对被害人子女进行慰问,从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帮扶。
  针对精神病人带来的社会危害,该院向县卫生健康体育委员会、残联、慈善总会、民政局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建议各部门排查和统计精神病人数量,实施相应措施加强管理,重点监控具有社会危险性的个体。针对排查情况,联络当地政府进一步解决关于精神病人的管护问题,与村“两委”、心理服务机构协作配合成立管控小组,防范化解社会不稳定因素。
  以农村故意伤害案为切入点,该院全面梳理近两年来30多起农村因宅基地、责任田、相邻权纠纷等引发的故意伤害类案件,通过建立数字监督模型,比对、分析类案发生根源,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协同职能部门共促类案问题常治长效,建立以县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加强农村资源权属确权管理,以镇政府为解决纠纷主体、县公安局配合的长效机制。
  融通法理情陈年纠纷一朝得化解
  “谢谢你们耐心细致的释法说理,帮助我们两家解决了多年的矛盾。”这是犯罪嫌疑人郭某给检察官打来的电话。
  今年1月,该院受理公安机关移送的犯罪嫌疑人郭某故意伤害一案。
  2022年10月,在家劳作的郭某在村民帮助下丈量完责任田面积后,自行挪动界石,被在相邻田间劳作的陈某及其丈夫发现,继而与陈某发生肢体冲突,导致陈某前臂骨折,经鉴定为轻伤二级,其行为涉嫌故意伤害罪。
  检察官通过走访了解到,发生该案实属两家人多年积攒的怨气一触即发,事后双方都后悔不已。
  检察官详细了解当地责任田划分的政策依据、划分标准,分别做陈某家属和郭某家属的工作,邀请镇政府工作人员作为见证人,明确两家责任田边界。郭某表示自愿认罪认罚,并主动赔偿陈某,该院最终对郭某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
  每值农忙期间,农村因责任田发生纠纷的事情时有发生,成为影响乡村和谐发展的隐患。为降低类案发生的概率,该院依托村(居)法律顾问与县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共同开展送法进乡村活动。为促进诉源治理效果,该院向县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等部门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并多次召开圆桌会议,加强对农村资源权属加强确权方面的管理。
  坚持“三融合”激活乡风文明内动力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近年来,该院加强监督管理,依法能动履职,全面梳理近两年与“三农”问题有关的因宅基地、责任田、相邻权纠纷等引发的案件,深化诉源治理,助力营造文明新乡风。
  坚持融合履职,积极推动诉源治理。该院严格落实刑事案件、行政案件线索双向移送要求,完善同步审查、协同推进的一体化检察监督模式,做好刑事案件不起诉“后半篇文章”;以个案办理为切入点,充分发挥行政检察“一手托两家”职能优势,通过“个案办理—类案监督—系统治理”的履职方式,着力破解社会治理难题。
  建立融合机制,深度化解矛盾纠纷。针对办案中发现的行政机关存在土地管理不完善、治安措施不健全等问题,该院通过调查走访、询问当事人、咨询相关部门意见、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向县自然资源局等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建立健全村民矛盾纠纷排查、评估预警、纠纷调处、联合化解“四合一”机制,堵塞“三农”监管漏洞。
  强化融合治理,倡树文明和谐乡风。激发乡风文明内动力,谱写乡村治理新篇章。该院以涉农检察为抓手,积极发挥行政检察职能,把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公共安全体系建设作为乡村稳定的根本保障,力促基层综治中心作用有效发挥和高效运行。高度重视开展普法进乡村活动,以村(居)法律顾问为依托,针对性解答群众法律咨询,引导群众养成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习惯。积极开展“四送一助力”结对帮扶活动,大力协助村“两委”制定村规民约,选树先进典型好人好事,推举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强化群众自治感召力,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