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09日
两任监察御史的汝南人房安
  □ 赵新春
  房安,字子静,是明代汝宁府汝阳县人,今汝南县人。少时天资颖异,聪慧明辨,性格坚毅,弱冠赋鹤诗自况,标明自己品行高洁。洪武十九年征召至京师(南京),入南京国子监读书。明太祖朱元璋视察国子监,一见奇之,提拔他担任监察御史,开启了他第一次御史生涯。
  明朝监察御史负责纠弹官邪、考察官吏、巡按地方、参与廷推和廷议、纠察礼仪、监督乡会试刷卷以及各种专差和临时派遣。在组织形式上虽归都察院管辖,实际只对皇帝负责。因为有朝廷赐予的巡察天下的“尚方宝剑”,虽秩位低而权重,正七品的官员不仅能指摘君王,还可参劾群臣。
  房安第一次任御史正值大明政权初创,严刻为治的风格很符合朱元璋重典治国的理念,不久以御史升任正五品的北平按察佥事,协助按察使管理北平治安、司法、监察、刑狱、邮驿等工作。北平是燕王朱棣的王府驻地,房安于此任职,直到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二月才出任江西按察使离开,想必两人也有不少交集。
  《明一统志》说,房安在江西按察使任上“有守有为,崇儒重道,旌善惩恶,吏民咸服,声誉赫然”。见江西参加乡试的学子没有考试场地,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上奏朝廷,在南昌东湖之左的三皇庙故址修建了江西贡院。
  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干掉侄子朱允炆,当了皇帝。房安因为靖难之役中与工部右侍郎张显宗、江西布政使杨琏、佥事吕升等在江西招集丁壮,募民出粟,支持建文皇帝,为军卒所执,申告其罪,九月十一日被朱棣发配到兴州为民。
  不知道有没有旧相识的关系,永乐三年(1405年)七月工部尚书宋礼举荐房安,朱棣便任命他为监察御史,让他干起了御史监察老本行。由于他莅事严敏,贪墨之吏望风遁去,九月,升任浙江布政司右参政。
  在浙江,他莅政有方,抚良善,纠贪墨,郡县肃然。永乐六年(1408年)三年考绩,他到京师述职。十月二日至六日,体验了过山车似的升迁和下降。先是调任山西承宣布政司右参政,随即擢升工部左侍郎,六日又因坐奏对失辞降任山东承宣布政司右参政。
  历经此事,房安初心不改。在山东,《明一统志》说他依然“天资刚毅,莅事敏捷,人皆惮之”。这也让有些人对他心生不满。永乐十三年(1415年)三月三日,他的同僚、山东布政司右参议官魏瑛率先发难,诬告房安诽谤朝廷,随机被抓进诏狱。明代诏狱属锦衣卫管理,《明史》称其“狱禁森严,水火不入,疫疠之气,充斥囹圄”,不仅居住条件差,还是法外之地。为了口供或罗织罪名,行刑者往往无所不用其极,所以终明一朝很少有人能活着从诏狱出去。最终房安不胜拷掠,屈打成招,被迫认下了罪名,被判大辟,等待秋后问斩,全家人也被谪戍交趾。交趾即明朝的交趾承宣布政司,管理今天越南北纬十七度以北地区,设于明永乐五年(1407年)。宣德三年(1428年),因为当地叛乱不止,明宣宗朱瞻基便废除交趾承宣布政司,放弃了这块土地。这里也是犯罪官员和其家属的贬谪、流放之地,永乐七年仕至工部左侍郎兼詹事府少詹事的汝南人赵毅因为贬谪为交趾参政,就死在途中。
  就在房安心如死灰、等待处斩的日子,他的案子意外有了转机。永乐十三年(1415年)七月二十八日,巡按山东监察御史林硕发现魏瑛“渎乱人伦,有鸟兽行”,上奏朝廷。明成祖命三法司锦衣卫审问,一并发现魏瑛所告房安诽谤也不是真事,“遂释房安,召还其家属”。由此,房安创造了一个永乐朝第一个从诏狱活着出来的奇迹。
  出狱后房安官复原职,永乐十五年(1417年)十月二十六日,改任四川承宣布政司右参政。永乐十八年(1420年)正月初二,调任交趾承宣布政司右参政,来到了他家属被流放的地方。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他“秩满如京”,结果却“考最复任”,因为干得好,朝廷让他继续留任。七月二日回到交趾,两任御史的房安已经油尽灯枯,因病卒于任上。明成祖朱棣《太宗文皇帝实录》评价他“老于吏事,所至严刻为治,人多怨之,然能以廉自守云”,虽然为官严刻,但是个清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