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3年10月20日
泌阳县红薯种植助农民增收
  本报讯(记者 方 祥)10月17日,在泌阳县贾楼乡瓦房村的田间地头,随着收薯机来回穿梭,一个个粉红饱满的红薯破土而出,村民忙着给新出土的红薯去泥、分拣、装袋,忙得不亦乐乎。
  据村民王红介绍,她平时在家带孩子,闲时就在村里务工,今年栽种红薯苗干了10天,除草干了5天,一共挣了1500元。
  一村干部说:“像王红一样在村里务工的有20人,前期栽种和除草支付工资3万多元,后续卖苗、剪枝、捆绑、装车需要10多名村民,预计发放工资4万元。”
  “这种红薯叫西瓜红蜜薯,果肉香甜软糯,瓜香浓郁,深受市场欢迎和消费者喜爱。”该村红薯种植大户胡本峰说。据了解,胡本峰2009年注册成立红薯种植家庭农场,从山东购买了优质红薯苗,并引进了先进的种植技术,流转50亩土地试种红薯。
  在专家的指导下,胡本峰精心选择肥料,合理安排种植计划,采用轮作休耕的方式,保证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种出来的红薯表皮光滑、颜色鲜艳,吸引了周边群众及县区市民前来购买。今年,胡本峰种植的红薯亩产6000斤,收获后直接在地里进行包装,再销售到周边县区。
  如今,小红薯已经做成了大产业。近两年,该村依托红薯产业优势,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启“旅游+体验”全新模式,大力打造集参观、研学教育、体验式培训于一体的红薯文化产业,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乡村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
  “我们将着重发展红薯种苗培育、优质红薯种植,打造品牌效应,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贾楼乡负责人说。
  近年来,泌阳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探索短、平、快农民增收渠道,结合当地土壤和气候特点,积极发展有机红薯种植,先后引进了新品种,实行“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农户”的模式,在土地流转、技术指导、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引导种植大户示范推广。至目前,该县红薯种植面积6万亩,亩均效益4000元左右,促进了农民增收,“红薯经济”奏响了乡村振兴“致富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