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顺启 肖 宇
不负重望,砥砺前行。
参展参会,收获满满。
严格检验,精益求精。
耕耘田野,收获希望。
行稳致远,硕果累累。 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也是“中国制造2025”明确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之一。作为河南省农业机械生产基地之一、河南省最大的播种机生产基地,河南农有王农业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直屹立在我国农机行业的前沿。未来农机领域会有哪些新技术、新变化,龙头企业如何提前谋篇布局?近日,笔者走进河南农有王农业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探寻该公司高速成长的奥秘。
厚植“三农”情怀 躬耕脚下热土
“农民购买农机的需求空前高涨,农机产品供不应求。”当天,笔者拜访了该公司总经理王江涛,他热情带领笔者来到公司车间参观了农机生产场景。干净整洁的生产车间里机声隆隆,员工忙碌而有序,一辆辆货车装满了客户订购的农机,有小麦精量宽幅、带状播种机、玉米错位洁区播种机、花生垄上种植播种机、旋耕机等农机设备产品。
成功者的成功常常来自一个梦想,这个梦想就像一个不会熄灭的火把,在心中照耀,推动着去努力。眼前的王江涛儒雅俊朗、年轻锐气,但谈吐间又有一种超乎年龄的淡然和沉着。在谈及他成长背后的故事及创业经历时,他对所从事的事业有着无比的执着与自豪。多年来,他在希望的田野上追逐梦想,永不言弃。
“我家兄弟两个,在父亲潜移默化的引导下,我们各自找到了发展方向。哥哥考上了心仪的大学,在外地工作。我自小比较顽皮,喜欢摆弄一些小物件儿,经常跟在父亲身后去工厂里玩耍,慢慢也就熟悉了农机装备这个行业。看到父母每天在厂子里汗流浃背,我决定留下来在家发展,总得留一个看家呀。”王江涛的言辞幽默而不失风度。
王江涛是驿城区水屯镇孟庄村人。他中学毕业后,就被父亲安排在厂里跟着师傅们干活,从最基本的岗位学起。在这里,他就像进入了另一所学校,从“打螺丝”到配件整装再到研发设计,他对农业机械有了一个系统了解与认知。
两年之后,初出茅庐的他,开始接触市场——跑业务。年仅18岁的他,青涩而又懵懂,为了给客户留下老成稳重的形象,他开始装“成熟”,胡须故意不刮,刻意模仿“成熟人”的言谈举止,穿衣打扮都让自己尽量显老。为了给客户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专门为自己设计了一款别具特色的名片,把自己的照片也打印了上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十几年艰苦卓绝的磨砺,王江涛逐渐从一个普通工人成长为一个担得起责任、扛得起大梁的合格接班人,公司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实现从勉强维持温饱到资产过亿的华丽蜕变。工作中的曲折和艰难、执着与付出,只有亲身经历才能真正体会。
在采访中,王江涛虽然只字未提“情怀”二字,可是笔者却从他的言语中,深刻感知到了他对农业的炙热情怀。
作为一名“80后”,他从父亲的手中接管了企业,埋头一干就是20多年。这期间,他数次登上央视,讲述他对农机装备事业的热爱与执着。为了提升自己的学识与眼界,工作之余,王江涛开启自学模式,顺利进入郑州科技学院学习,并获得本科学历。
“要想多打粮,就用农有王”不光是口号,而是王江涛正在做的、实现的。始建于1988年的河南农有王农业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占地面积120000平方米,新厂区位于遂平县产业集聚区,现有员工600余人,其中技术人员200余人,目前已发展成为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专业农机具生产企业,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各地,拥有农机专卖店400多家。
通过30余年的发展,“农有王”也成为用户心目中好用、实用、耐用的播种机品牌。他说:“我愿为农民的增产增收、国家粮食安全的伟大事业而奋斗终生。”
加大科研力度 提高产品质量
春风劲,万物苏,农时至。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为做好今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提出了明确目标与具体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是时代使命,更是历史机遇。
王江涛表示,当前,国家大力支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公司将乘着这股东风,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助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近年来,该公司以“为农业作出我们持久贡献”为宗旨,以“打造中国高产播种模式第一品牌”为愿景,培养了一大批锐意创新的高水平科研人才队伍。该公司拥有30多年的农业机械生产经验,其中高产播种农业机械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主要产品有耕整、种植、收获、收获后处理四大类60多个品种。至目前,该公司共申报专利39个,注册商标7个,参与制定团体标准1项,纳入国家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产品目录60多个。
多年来,该公司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获得了广大客户的认可。该公司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经营和质量管理,先后通过ISO9000 质 量 管 理 体 系 认 证 、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OHSMS18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
据了解,该公司注重产品创新及持续改进,先后与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河南农大、河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引进消化高端农业机械技术,曾先后获得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驻马店市“文明诚信企业”“榜样天中最具创新力企业”等荣誉。其中,“农有王”商标连续三年被授予河南省著名商标。
20多年来,王江涛一直专心专注于农作物播种机具的研发、技术革新工作,带领企业先后获得技术专利21项、科技成果1项,累计推广销售各类农机具超过50万台(套)。2017年10月,他发起成立了驻马店市农机合作社联合社,并在此基础上牵头组建了河南农吉耕种防收作业服务队。
“我们每一个农机人,都有一个‘让地球上每一个种植农业的角落都用上我们研发的农机装备’的梦想。为了这一梦想,我们将潜心研发、用心制造达到甚至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农机装备。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们的梦想会实现。”王江涛说,“未来,公司将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力度,加强科研人才队伍建设,聘请行业高端人才,创建农机装备院士工作站。”
创新服务模式 助推经济发展
古人云:“经营之道在于诚,赢利之道在于信。”诚实守信既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企业搏击市场赖以生存的前提。作为公司“掌门人”,王江涛坚持“以服务促销售”的管理理念诚信经营,河南农吉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简称河南农吉)应运而生。
据了解,河南农吉的前身是河南农吉耕种防收作业服务队,由该公司联合驻马店市农业机械合作社联合社的30家会员单位于2017年共同成立。王江涛表示,成立河南农吉是该公司由产品研发生产、农机设备销售延伸到农业社会化服务、以服务促销售的探索。
依托该公司的销售和服务体系,河南农吉建立起了“公司+县级分公司+农机合作社+机手”的服务网络。通过统一调配农资、农机和农机手的资源优势,开展大面积跨区作业。在这种网格化服务模式的加持下,短短几年内,河南农吉的年作业面积突破了1000万亩,服务范围也遍及了我国西北、东北、华中地区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目前,河南农吉农业服务品牌已在河南乃至全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被中央、省、市媒体多次宣传报道。
近年来,河南农吉提出了整村集采的社会化服务新模式,即以村为单位组织农户向服务组织集中采购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这种运行模式,不仅促进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之间的有机衔接,还为当地的农户带来了切切实实的经济效益。其开展的农业生产托管和社会化服务事迹不仅被央视等新闻媒体多次报道,还在2021年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
近年来,王江涛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目前已累计向社会捐款120万元,备受社会各界好评。
谈起当前的“万人助万企”活动,王江涛赞不绝口:“遂平的营商环境很好,尤其是公司在土地征用和办理手续上得到了高效解决。服务效能的持续提升和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不仅让企业和百姓有了沉甸甸的获得感,更让遂平县成为投资创业的一方热土。”
从春天再次出发,用奋斗定义未来。谈及公司未来的发展,王江涛眼神中透着激动和坚毅:“在今后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中,我们将继续不忘初心,继续以扛牢国家粮食安全责任为己任,立足于服务小农户、引导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大生产。在各级政府的关怀支持下,公司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并积极回报社会,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