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公园梁河。
泌阳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中国盘古圣地、中国第一个肉牛品种夏南牛的诞生地。
近年来,泌阳县坚持把新发展理念作为根本遵循,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根本目标,把工业强县、旅游富民、产城融合、城乡统筹作为基本路径,把改革、开放、创新作为基本动力,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发展的底色,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产业转型不停步,调优结构补短板,做优环境提魅力,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提高城市承载能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文脉和内涵。
经济发展势头稳中向好。泌阳县结合实际,系统谋划,着力推动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带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第三产业的增长,全县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去年,泌阳县生产总值完成34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7.99亿元,县级税收收入完成11.38亿元,增长率分别超过10个百分点。
泌阳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锚定“两个确保”,深入实施“十大战略”,聚焦“593460”发力方向,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经济发展质量更高、效益更好、速度更快,加快“一中心两区一城一都”进程,奋力建设“强美富高”现代化新泌阳。
生态城市宜居宜业宜游。泌阳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载体,积极开展全民植绿、全域增绿行动,强力推进“六大林果”基地建设,全县千亩以上的用材林基地43个,面积70万亩,培育林业专业合作社、农林合作社,联合承包经营户,林果业年产值达到12.9亿元。大力发展生态特色产业。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制定了夏南牛和泌阳花菇两个国家标准、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形成集种养殖、深加工、科技研发、电商物流、出口贸易等于一体的生态绿色产业链条。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旅游,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形成了“三山两水两园两圣地”的生态旅游格局。
泌阳县将盘古文化、红色文化、山水文化等要素融入城市发展中,以精雕细刻的精神,设计每一个区块、每一幢建筑,一座特色鲜明的城市正在不断成长。在当下的泌阳县城,沿河是绿化带,公园是绿化带扎在城市的根。泌水湖公园、森林公园、生态公园、汉风公园、盘古开天园等30多个游园在满足居民休闲、健身、娱乐的同时,也成了一个个小地标,继承泌阳璀璨历史文化,反映泌阳社会发展,见证泌阳时代变迁。
特色产业助农增收致富。近年来,泌阳县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带动百姓致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既是乡村振兴的目标,也是百姓期盼的事情。通过发展夏南牛、食用菌、林果等特色优势产业,带动了百姓就业,带动了百姓种植和养殖。
泌阳县坚持优化产业结构、做强产业实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依托夏南牛、食用菌、林果等特色优势产业,建成各类帮扶基地168个,实施产业项目604个,建设养殖场(种植大棚)3.2万个(棚),发展林果13万亩,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665家,创成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创建国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去年,夏南牛、食用菌两大优势产业全产业链分别实现产值150亿元、80亿元。
对外开放活力生机勃勃。近年来,泌阳县聚焦营商环境中的难点、痛点、堵点,强服务、提效能,以优化营商环境为主线,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优化营商软环境,激活发展硬实力,筑就投资兴业洼地。
泌阳县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创新融资方式,完善再担保体系,政府与企业共担风险,加大对企业融资支持力度,建立“政银担”合作机制,累计为企业融资42亿元,一些项目建设资金不足和流动资金暂时周转困难得到有效解决。
泌阳县破解用地难题,建立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制度,2022年建设标准化厂房100万平方米,收储土地4800亩。破解人才和创新难题。建设国家级院士工作站1个,聘请中国牛业协会许尚忠教授等6人为泌阳夏南牛产业发展顾问。破解用工难题。出台鼓励在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务工暂行办法,把企业招工纳入招商引资考核范围,加大对务工人员住房、就学等保障力度,去年吸纳就业人员6450人。营商环境在全省104个县(市)综合评价中位居第三,全市第一,开发区被命名为“河南省5A级最具投资价值营商环境集聚区”,泌阳被评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魅力示范县200强”。
回望过去,源远流长的泌水河见证着泌阳县一步一个脚印走来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展望未来,巍巍盘古山将继续见证泌阳不断奋力前行,谱写全面建设现代化泌阳更加绚丽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