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 静 刘天鹏 胡志新
西平县庆祝“5·12”国际护士节颁奖晚会。
庆祝第六个“中国医师节”,西平县卫健体委主任朱丽娜给先进工作者颁奖。
开展义诊活动。
开展义诊活动。
开展义诊活动。
抢救演练。
8月25日,西平县中医院骨伤科走廊,近70岁的苏留妮正在护士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进行术后康复锻炼,两年来无明显诱因右膝疼痛,伴行走疼痛一直困扰着她,虽然就诊多家医院,但治疗效果一直不理想,在听说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与西平县中医院联合共建骨伤科后,遂决定就诊。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西平医院)执行院长阎亮骨科团队针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后,与患者和家属充分沟通,结合各类检查报告,制订个性化手术方案,在麻醉科、手术室等科室的医护人员通力协作下,顺利完成了右膝关节置换术。
“现在腿还有痛感,不过这跟原来的疼不一样,俺现在还在恢复期,你瞅这线还没拆呢,等拆了线,俺一天能跑10里地肯定没问题。”苏留妮打趣道。
今年以来,在西平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西平县卫健体委党组团结带领全系统干部职工,聚焦健康新使命、新任务,立足“促健康、强医疗、重基层、抓改革、求创新、守底线”,提振信心,笃定前行,有力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西平县卫健体委始终坚持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立足大局所需、群众所盼、卫健所能,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持续深化医改,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着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服务需求。
基层医疗机构就医环境持续提升。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加强科室部门之间协作,优化服务流程,最大限度缩短患者等候时间,提高医院诊疗质量和效率;对急危重症病人和脱贫享受政策患者建立绿色通道,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诊疗服务。贯彻落实“暖心开水”“健康食堂”“卫生厕所”“温馨病房”等一系列便民、惠民举措,实施医院美化亮化工程,营造优良就医环境,得到社会一致认可,群众就医获得感显著提升。
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得以强化。以中医馆建设为抓手,加强中医文化建设,深入挖掘和发扬中医“简、便、验、廉”和在预防保健、治未病方面优势,推动中医药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目前全县17所乡镇卫生院和3家社区卫生服务全部建设了中医馆并投入使用,中医诊疗环境明显改善,治疗效果得到了广大患者的普遍认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水平实现新突破。经多方协调,为基层医疗机构捐赠DR、彩超等设备121台件,投资741.2万元建成了“互联网+分级诊疗”县域信息平台,实现了县乡村互联互通的协同会诊、双向转诊、康复指导、远程培训,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方便了基层患者就医。
基层医疗机构内部管理更加规范。通过“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的持续开展,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处置管理更加规范、依法执业意识进一步强化、各类医疗文书书写更加规范、医疗机构人员培训及绩效考核更加科学,服务能力得到持续提升。
推进中医药发展着力打造“中医强县”
今年以来,西平县紧抓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机遇,坚持高位谋划、高标推动,协同推进中医药服务体系、人才队伍、服务能力建设,持续加强中医药文化普及与传播,着力打造“中医强县”,促使中医药事业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县群众。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西平县中医院建成了全市唯一的护理院和全市仅有的两家中药制剂室之一;创成河南省特色专科、省级重点中医专科、省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协助单位各1个,市级重点中医专科3个;初步建设形成了以“医、康、养、护、检”为一体的医养结合中心。中医馆建设覆盖17个乡镇卫生院和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成功创建省级示范中医馆5家、市级示范中医馆8家,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阁建设率达到15%。以县中医院为龙头,其他医院中医科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形成了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
以人为纲,引育结合。至目前,已引进中医药专业人才63名;举办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6次、西学中学习班1期,在训学员100名;选派业务骨干到上级中医院进修培训43人次,邀请上级中医药专家开展讲学、临床带教1200人次,构建了老、中、青结构合理、专业素质过硬的人才梯队,为全县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坚强支撑。
广泛宣传,优化环境。今年以来,县卫健体委会同县教育、文化等部门,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和中医膏方节、中医药文化宣传周等宣教活动25场次,大力推广普及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全民健身体医结合活动项目,中医药文化魅力日益深入民心,为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优良环境。
以全民健身为驱动高质量建设健康西平
西平县卫健体委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站位“大卫生、大健康”全局,以全面开展全民健身为驱动,建好平台,建强体系,凝聚理念,找准载体,全面深入推动体医融合、体教融合,提速提质建设健康西平,全方位营造健康环境,多维度促进全民健康,取得了明显成效。
建好平台,配强力量。及时完善、调整全县实施全民健身计划领导小组,细化部门职责,指定具有河南省传统武术教练和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资质的一名副主任分管体育工作,配齐配强了工作机构和骨干力量。
突出特色,以点带面。选取富有特色的古本十二势易筋经引导法先行先试,对卫健体委机关
全体人员进行了普及。在找
准突破口的基础上,推行
了易筋经健身进社会活
动,对全县26个社会健身活
动站站长进行了强化培训,分解下达了普及到各个社区(村)的社会群体工作任务,并通过智能广播系统、电视等媒体予以广泛推广。
凝聚理念,营造氛围。大力宣扬健身文化,推介健身理念,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围绕健康西平建设任务,依托计生协、医学会等团体的组织、群体、资源优势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网底优势,结合卫生健康重要节日(纪念日),将全民健身健康知识宣传一并纳入在学校、企业、广场、社区、主干道、乡村集市等场所开展的“三减三健”、基层常见病多发病预防、慢性病防治等各类宣教义诊活动中,营造了人人参与健身的浓厚氛围。
抢抓机遇,建强体系。以实施全民健身补短板工程为抓手,建成社会足球场16个、多功能运动场7处、健身步道5条、体育公园5处、校内足球场37处,均可开展6项以上的体育健身项目,按时完成了市定任务。建成全民健身中心并免费对外开放,城市15分钟健身圈日趋完备,逐步向10分钟健身圈拓展。高质量完成全县体育场地普查,实现了以各行政村为单位的体育设施器材全覆盖,全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增至2.33平方米,有效提高了群众参与全民健身的主动性、积极性。
统筹推进,扩容增效。推进体医融合,为柏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建健身场地设施,筹建运动医疗康复中心。动员医务人员开展工间操活动,输送12名专业人才参加市级运动健康管理师培训。全面实施国民体质监测,培养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640名,达全县总人口的3‰。推进体教融合,成功申报2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2个市级青少年体育训练基地,有序促进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积极组织参加全市羽毛球比赛、轮滑公开赛、青少年篮球联赛等赛事,发掘培育更多的青少年体育人才。
找准载体,蓬勃发展。迎元旦万人长跑、爱国卫生月暨健康西平行动宣传活动启动仪式、“赏海棠美景,创文明城市,享健康生活”全民健步走等大型户外健身活动、全民健身日乒乓球公开赛和第六届万步有约活动,县四大班子领导全程参与,干部群众踊跃参加,在全县迅速掀起全民健身热潮,集结了“精气神”,增添了“活力劲”。武术展演、职工篮球赛、跆拳道邀请赛、钓鱼爱好者邀请赛、首届青少年乒乓球锦标赛、河南省社区运动会驻马店赛区西平站和老年体育协会走基层、送健康等赛事、活动如火如荼,方兴未艾,形成了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汇聚了提速提质建设健康西平的强大动力。
“我们将着力建设健康西平,加快推进县第二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异地新建项目建设,持续提升医疗服务和救治能力,努力做到轻症不出乡、重症不出县,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同发展。”西平县卫健体委主任朱丽娜说。
(本版图片由西平县卫健体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