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3年08月24日
多部门共同发力
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有哪些新利好?
新华社记者 于文静 郁琼源 潘 洁
扫码看全文

  中央财办等九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围绕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加快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支撑等作出全面部署。
  指导意见提出,围绕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先一公里”两个突出问题,加快补齐农村流通设施短板,强化节点、打通堵点、补上断点。
  畅通两个“一公里”,既关系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幸福”,也关系农民增收、寄递和购物是否方便。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处处可见变化:
  ——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先一公里”,冷链设施建设加快,线上线下流通更畅。
  “今年7月份雨水特别多,正是水蜜桃成熟的时候,能否及时采摘配送直接关系收入,我当时挺担心。结果快递配送比去年更快,无锡农贸市场还开辟了场地销售地产水果。往年坐着公交车到阳山买桃的老年人,今年在家门口就能买到实惠桃。”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建勤家庭农场负责人孙建勤说。
  “今年我还有个新发现。政府支持建冷库,我试着用了,桃子集中上市容易滞销,但在冷库放几天,然后拿出来错峰销售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孙建勤说。
  此次印发的指导意见,对加强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强化农村流通数字赋能等进行了全面部署。
  2020年至2022年,农业农村部安排中央财政资金180亿元,支持约3.6万个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7.5万个产地冷藏保鲜设施,今年上半年持续部署推进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美团买菜启动“本地尖货”计划,强化流量扶持、批量采购、源头直采,目前有北京庞各庄西瓜、上海南汇水蜜桃、广州增城荔枝等300余种“本地尖货”在线销售,助农增收。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副司长宋丹阳表示,今后将继续推动商贸、电商、农产品流通等企业产业链向农业生产环节延伸,加强产地集配中心等流通基础设施及加工、仓储、包装、冷链等商品化处理设施设备建设。持续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在110个县开展工程建设试点。
  ——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逐步完善,县域商业加快发展。
  “现在镇上市场和超市挺多,买东西方便多了。我经常网购,只是快递寄到镇上的站点,得自己骑电动车十几分钟去取,有住得远的朋友得骑几公里或十几公里。”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城月镇居民唐媚说。当她在闺蜜微信群提起收快递,大家纷纷回应,期待每村都能有一个取货点。
  此次印发的指导意见,对加快补齐县乡村物流设施短板、合理优化商贸流通设施布局等进行了详细部署。
  近年来,我国农村物流配送不断提速。2022年各地建设各类县级物流和寄递配送中心1500个,乡镇快递和邮件处理站点7600个,95%的行政村实现快递直达。
  “与农村群众对高品质寄递服务的需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深化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仍然是邮政业当前最重要的发展任务之一。”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边作栋说。
  (据新华社北京8月2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