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3年07月21日
王建东:稻米科技“小诸葛”
  本报记者 张 朝
  确山县留庄大米远近闻名,这里有肥沃的土地,有勤劳能干的农民,也有一大批钻研稻米科技的农民专家。他们用智慧改变着祖祖辈辈的传统生产模式,用科技之光照亮农业生产前进的道路,让土地生金,农民过上好日子。留庄镇三宗寺村的王建东就是其中一位。
  王建东是一位50岁的中年汉子,戴着草帽,挽着裤腿在田间劳动,一副地地道道农民模样。他捧起稻田边的泥土说:“这土壤里富含硒、锌、钙、铁,这就是留庄大米质量优异的根基。”这些土壤资料是他背着家乡的土远上郑州、武汉、南京等地,请有关权威机构检测、鉴定出来的。
  王建东全身心致力于稻米科技研究源自于他35岁时的苦苦思索:守着这么好的稻田,祖祖辈辈辛苦劳作,可为啥产量上不去,质量平平呢?怎样干才能改变现状?
  为寻找答案,他背着干粮走出了村子。第一站在信阳市农科院稻米研究所,科研人员热情接待他,并向他传授泥质法育秧苗技术和人工抛秧的新型插秧技术。这些实用技术为他打开了一扇窗,开启了他研究稻米的科技道路。
  2016年,王建东成立确山县禾盛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他走南闯北学习新科技、新理念,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水稻病、虫、草等防治技术。劳作中,他发现5月插秧,到7月稻米开花授粉时,由于温度过高,稻花授粉率低,出现稻谷无籽的现象。他大胆提出插秧推迟20天,避开高温的做法,一试效果明显,而且水稻生长期长,11月份收割时稻米饱满,产量大幅度提高,营养丰富,口感极佳。
  他的稻米研究名气越来越大,国内的著名稻种研究机构带着种子找到他,请他试种。河南农大、中国水稻研究所、江苏金土地种子研究所、袁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等30多家国内著名的种子机构为他提供种源,500亩的水稻田内种有30余种稻谷。这些优质的稻米种子在王建东的精心培育下,在留庄这块土地上华丽嬗变,优异特性充分展现出来。王建东挑选出一些适合当地种植的香粳稻品种,有南粳46、南粳9108、扬粳805、宁香粳9号、金扬软玉等品种。
  王建东说:“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直接关系粮食安全。科研机构开展种源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我就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劳动者和实践者。”为此,他早出晚归,没事就在稻田里泡着,下大雨人家都往家里跑,他却往稻田里跑。他每天观察记录,为科研机构提供翔实的资料。
  他把选育出来的优质稻种,向广大农民推广。他选出来的种子有抗病性高、高产优质的特点。许多老农感慨地说:“俺种稻子一辈子没服过谁,王建东让俺服了,他研究稻米一套又一套,新点子多,而且毫不保留地向大家传授。”大家称赞他勤劳能干,是稻米科技的“小诸葛”。
  2021年确山县在三宗寺村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站,王建东担任站长。他每年数次举办培训班,教室里坐满了学员。他的稻米技术声名远播。2017年~2019年,信阳市农科院每年组织当地100余人,来到三宗寺村向王建东学习泥质法育秧苗技术和人工抛秧技术。
  留庄镇有一个出名的旅游项目——稻田画,鲜为人知的是,这些稻苗均是王建东培育的。长期的合作中,他也学会了稻田画的制作,他把这项技术向国内的稻米之乡传授,让这项技术造福更多的农民朋友。江西省萍乡市、湖南省株洲市、武汉市黄陂区、信阳市罗山县、南阳市南召县都有他的稻田画基地。
  他的农场2016年被市农业农村局授予“市级示范家庭农场”称号,2018年被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授予“河南省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称号;他本人也荣获“河南省脱贫攻坚社会扶贫先进”“帮扶带贫之星”“优秀的科技引进者、传播者”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