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市综合实践基地接受军事训练。 本报记者 黄育南 通讯员 张 勇 文/图
社团活动异彩纷呈,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互动生成课堂”让学习在课堂上真实发生;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2+3+N”课后服务模式,打造课后延时服务亮点;批改作业由过去单一的对和错变革为“等级+评语评价”……
国家“双减”政策实施以来,驻马店市第二初级中学把“双减”工作当作一项民生工程,积极发挥学校的教育主阵地作用,将校内“减负提质”作为“双减”工作的治本之策,坚持“减负”和“提质”两手抓,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积极稳妥地推进“双减”工作落地见效。
高效课堂 守好“双减”主阵地 “双减”政策出台后,学校立即部署、精准施策,深入解读“双减”提出的背景、目的和指导思想,制订“五项”管理、“双减”工作及课后服务工作方案,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工作机制。
5月9日,阳光明媚的课堂,该校教师马迎春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以纯正的语音语调、生动的肢体语言,感染着每个学生。课堂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达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双减”的前提是课堂增效。课堂上学生能学得轻松、学得扎实有效,学生的学业负担自然而然就轻。市二中不断完善“互动生成课堂”建设,提出以备课研究来保证课堂质量、以有效学思来提升课堂质量、以作业管理来保障课堂质量,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双减”背景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该校教导处进一步明确教学常规细则,对课堂提出了“三讲三不讲”“三到位”“四精四会”等相关要求,要求全体教师向40分钟要质量,抓好教师的备课、上课、培优辅困、质量测评等常规工作管理,定期召开组长研讨会、质量分析会,反馈检查信息,切实做到“减负提质”。
2020年,市二中首次提出“互动生成课堂”。“互动生成课堂”的理念是让学习在课堂上真实发生,课堂环节包括“情境寓问—操作实验—质疑梳理—交流展示—演练拓展”,核心是教师以情治情、以智启智,学生在情感与智慧上和教师产生共鸣,在愉快与思辨的学习氛围中主动求知。“互动教学”策略通过嫁接智慧、发展思维,让课堂教学充满了生命活力,学生站到了课堂的中央,成了学习的主人,达到了提质增效的目的。该校领导班子坚持深入课堂第一线听课,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层次教师的课进行质量把控,引导教师及时发现课堂教学的问题并进行调整,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升。
高效务实的集体教研是市二中落实“双减”的一大法宝。学校建立了完善的校本教研制度,每周三为教研活动日,教师在一起研究课程标准和中招动向,提升学科教学核心素养。每年一次的“教研主题活动月”是市二中保障课堂质量的另一硬招。通过举行教师基本技能大赛、优秀教学案例设计、片段教学比武、集体备课展评等活动,覆盖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一大批名师的经验得以传承,一大批教师骨干迅速成长。
减负提质 提高融入滋润成长 4月17日~21日,市二中2000多名学生在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开展“不忘初心跟党走·青春践行党的二十大”综合实践主题教育活动。活动课程设专题教育、科学实践、素质拓展、生存体验四大类,主要是对学生自身学识和潜能的一次锻炼,是校园学习的充实和延伸,引领学生迈出校门走向社会感悟人生。
市二中通过实施“两提高两融入”作业管理模式,减轻作业负担,保障练习效果。“两提高”首先是提高作业的实践性和趣味性。改变文本作业的单一形式,把单调的读和写与游戏、绘画、调查、参观、访问、制作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让学生动起来,走出家门,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其次是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依托年级组,组建了6个作业研究团队,尊重学生学业发展的差异,采用“基本作业+特色作业”的方式,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给学生一个可以选择的范围,力争每个学生拿到的作业既有保底的知识要求,又有符合其学业水平的个性化选择空间。
“两融入”首先把作业设计融入备课过程,老师在备课时统筹考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课后作业的协调统一,老师留作业时自己先做一遍,按照完成时间的1.5倍预估学生作业时间,达到学练结合的最佳效果。其次提倡在课堂上把作业融入游戏、头脑风暴等活动,当堂完成、当堂反馈,不再布置课后作业。通过扎扎实实管理,切实达到“减负提质”的效果。
延时服务 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2021年秋季开学以来,学校认真落实“课后延时”服务政策,聚焦基础、拓展两大元素,全面推行“2+3+N”课后服务模式。通过规范管理、温馨服务,努力把延时服务打造成一项暖心工程,真正让学生成为“延时服务”政策的受益者。
“2+3+N”课后服务模式,即采取“两个小时+三个时段+菜单式特色服务课程”的服务模式,打造课后延时服务亮点。把课后服务分为三个时段。第一时段是作业时段,时长30分钟,让学生自主作业,确保绝大多数学生在校内完成书面作业;第二时段是答疑解惑时段,时长30分钟,安排任课老师定时到班服务,为学生答疑解惑;三时段是拓展时段,时长6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到不同的教室参与喜欢的课程。每日课后服务结束后,及时与学生的家长联系、沟通,确保每位学生的安全,真正让家长放心。
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五大类、共16项特色课程。其中既有基础课业的查漏补缺,又有体艺活动、课外阅读、劳动教育、德育美育的素质涵养,确保课后延时服务有内涵、有特色、有质量。作为全国“科创筑梦”试点学校,学校特别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科学精神的培养与塑造,目前学校开设的创客课程有机器人、电子技术工程、3D设计与打印、无人机、航空航海模型、电脑制作等。学生可以在课后服务时间来到创客空间,自由组团、开发研究。
在课后服务中,学校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独特需求,努力开拓社团品牌,以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在左手阅读右手写作文学社、艺舞飞扬啦啦操队、留声室内乐团、星光合唱团、国粹润校园戏曲社团、创意手工社团、墨与彩艺术社、Big-Man篮球社团、绿荫少年足球社团等社团,学生尽情展示青春风采,多元化发展自己。
“驻马店市第二初级中学一直致力于通过朴实无华的精准施策,实现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教育教学高质量的双赢。”市二中党委书记、校长梁宗京表示,在今后办学治校的路途上,学校将持续提升教育教学品质,不断丰富“五育”内涵,让市二中学子轻装前行、快乐成长。